3月28日,上市公司华西股份的股东大会在华西村的“大金塔”召开。这是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去世后的第10天。
在一位股东的提议之下,全体参会人员起立,向吴仁宝同志默哀。
吴仁宝的去世,对于上市公司华西股份的股价,并没有产生冲击。从3月18日吴仁宝去世,到上周五(4月12日),华西股份小幅下挫,下跌了6.5%。
股东大会上凝重的氛围,被股东询问打破。一位来自上海的自然人股东一连提出八条意见,称华西股份“股价与华西村的名气严重不匹配”。
在一些投资者看来,之所以选择继续持有华西股份,是对大股东华西集团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抱有期待。
华西集团还有哪些资产可以注入?这些成为投资者最大的疑问。新京报记者在华西村采访发现,华西集团传统的工业项目近年来效益不佳,新兴产业又尚未成气候。在众多的产业中,华西村的新书记——吴仁宝的四子吴协恩对金融业“另眼相看”。
华西集团,正在经历着转型。转型既带来希望,也不免有阵痛。
1、“股性不够活跃”
在华西股份工作多年,财务总监吴文通常常接待股民的来访来电,股民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华西村在外面的形象这么好,为什么股价这么低?”
“华西股份快要变成垃圾股了,连ST的价格都比它高。”在3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一些投资者的发言颇有火药味。股东大会当天,华西股份报收每股3.81元。
1999年,华西股份(上市时名为“华西村”)在深交所上市,发行价8.3元,成为全国第一家村级上市公司。2002年之前,这只股票的价格在二三十元的水平。从2011年开始,华西股份就进入了一个持续的下跌通道,从高峰期的每股9元一路下跌。
机构投资者似乎已对这只股票丧失了兴趣——当天的股东大会没有1家机构投资者参与,只有六七位自然人股民到会。
用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吴文通的话说,华西股份的“股性不够活跃”。在华西股份工作多年,吴文通常常接待股民的来访来电,股民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华西村在外面的形象这么好,为什么股价这么低?”
股价低迷并非没有原因——从财报中不难发现,2011年以来,这家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
2011年,华西股份年营收35亿元,2012年下滑至26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这两年也分别较上年下降了16.37%和8.91%。2013年一季度,华西股份出现了亏损。根据4月2日发布的预亏公告,预计2013年一季度亏损1000万元-1500万元。
在这些数据背后,是华西股份主营业务化纤面临的盈利难题。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化纤的毛利率仅约2%。
早在2004年,上市公司华西股份通过与华西集团资产置换,将化纤项目——当时的优质资产装入上市公司。2010年,随着棉价的大幅上涨,化纤厂的主要产品涤纶短纤(人造棉)的价格也跟着大涨。
吴文通回忆,2010年的股东大会吸引了五六十家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他们甚至合伙包了一辆大巴车,专程从上海前来华西村参会。
然而,那一波的行情仅仅维持了7个月。随着棉价下跌,涤纶短纤也随之降价。更糟糕的是,由于同类企业的产能大量扩张,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
今年的股东大会上,上市公司总经理李满良表示,目前涤纶短纤的价格已经与棉价基本脱钩,即便棉价再次大涨,涤纶短纤也难有大的行情。
在主营业务难以盈利的情况下,华西股份业绩靠其他业务支撑。2012年年报显示,华西股份的主要利润来源有两块——出售华泰证券的股权、化工码头的仓储费。前者获利9000多万元,后者获利5000多万元。
其中,码头仓储费成为了华西股份最靠谱的利润来源,但难以持续。
码头公司总经理陈朗表示,码头仓储费的来源是两座化工码头。然而最近几年,周边同类的码头纷纷新建、扩建,随着一些重化工项目逐渐搬离长三角,客户的仓储需求却没有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码头收入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峰之后,2012年开始下滑。陈朗预计,今后码头收入将趋于平稳,要想大幅增加并不现实。
2、“换血”式治疗暂停
大股东承诺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却迟迟见不到动作。有股民怀疑,是不是大股东华西集团出了什么问题?
不少华西股份的投资者都有类似的想法——之所以对华西股份还抱有期待,并非因为它的主营业务,而是在等大股东华西集团注入优质资产。
股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华西股份与大股东华西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孙云丰、总经理李满良都在华西村、华西集团担任要职——两人同为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并分别担任华西集团纺织品总公司、宝昌化纤总公司的负责人。此外,两人也都是吴氏家族成员,孙是吴仁宝的孙女婿,李是吴仁宝的外甥。
华西村的高层们一直对外宣称,上市公司是在资本市场上展示华西村的一个窗口,并提出,要让华西集团成为优质项目的孵化器、试验田,待新项目能持续产生利润之后,再注入上市公司,与股民分享。
1999年上市至今,华西股份与大股东华西集团之间进行了多次资产置换,且基本都是遵循上述的逻辑,试图让上市公司的资产不断优化。
上市之初,华西股份的主营业务是精毛纺,此外还包括了热电厂、商场、印染等几项资产。
2004年,华西股份通过发行可转债,将集团的化纤项目买入上市公司,2005年,又将盈利稳定的码头仓储资产吸收进上市公司。
目前,上市公司持有的3块金融资产——东海证券、华泰证券、江苏银行的股权,也都来自华西集团。
而精毛纺、热电、印染、商场等早期的资产,几乎已全数置换出来。吴文通说,之所以这样置换,是希望“集团把包袱拿过去,把好的东西拿过来”。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最近一次资产置换,是在2011年,华西集团将1亿股东海证券的股权注入上市公司。整个2012年,在华西股份主营业务大幅滑坡的背景下,资产置换一直没有进行。刚刚召开的股东大会,公司方面也没有提出任何资产置换的计划。
“华西集团不会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放弃治疗了吧。”股东大会上,股东杨先生提出问题:“大股东究竟有哪些资产可以置换,能不能报一报?”
对此,上市公司董事长孙云丰表示,很多项目并非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成形,需要有一个孵化的过程,“我们会持续跟大股东沟通,也希望大家给一点时间”。
新京报记者 郑道森 发自江苏江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