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资金余额破6500亿 政信合作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money.fjnet.cn 2013-05-20 09:17 来源:经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尽管去年年底以来,监管层频频“勒紧”地方平台融资的缰绳,但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政信合作业务仍然在一季度出现“井喷”,资金余额冲破6500亿元,达到近3年来最高水平;直接的政信合作业务一季度末余额为6548.14亿元,同比增长160.85%,环比增长30.56%,远远超过近几年平均两三千亿元的水平。
所谓政信合作,是指信托公司与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开展的合作业务。普益财富信托分析师范杰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463号文’整体执行的力度不是很严厉,文中很多方面没有规定细则,加上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旺盛,给了机构变通的空间。”
前四个月持续上涨
2012年底,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即“463号文”),对政信合作类基础设施信托在投资公益性项目、地方财政担保还款等多个环节下达禁令,不过中国信托业协会及部分研究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基础设施信托余额今年前四个月份仍然持续上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托对政府主导的基础产业配置比例为25.78%,即在8.73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中占据了2.11万亿元;配置比例同比提高3.93个百分点,环比提高2.16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的集合资金信托数据也显示,今年4月基础设施类信托募资136.94亿元,占总成立规模的22.95%,虽然较去年下半年有所下降,但仍是四月份资金信托配置规模最大的领域。
范杰说:“从银监会今年4月份下发的‘10号文’中可以看出,监管层对地方平台融资采取的是‘有保有压’的态度而不是‘一刀切’,因此基础设施信托的增长也在情理之中。”今年4月份,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即“10号文”),与之前的讨论稿相比,放宽了贷款平台负债率限制以及删除了“压缩县级区级平台及高资产负债率平台的贷款规模”等条款。
存在流动性风险
从去年以来,“应收账款”抵押成为基础设施信托的主要操作模式,其中,不乏地方政府“借新债还旧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地方政府借道信托“借新还旧”有其必然因素,“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很多是没有效益的纯公益项目,需要依靠借新还旧维持资金流,但是银行贷款条件苛刻且监管严格,很难施以‘援手’,地方政府只能向制度灵活的信托公司寻求帮助。”
但是信托公司大量承接地方平台借新还旧的债务会不会成为行业的隐患呢?
据了解,6500亿元的政信合作余额中,很大一部分是去年发行的产品,如果以其平均2年左右的产品期限来计算,今年底、明年初就将迎来一波兑付“洪峰”,加上信托产品动辄10%以上的资金成本,届时能否如期兑付以及违约风险隐患有多大,是当前市场各方最为关注的。
“基础设施信托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但是流动性风险会存在。”范杰认为,“特别是需要关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能力较弱,以及存续信托负债较高的平台融资,信托融资成本较高,对地方政府还款会造成较大压力。”
对于基础设施信托未来的发展趋势,范杰认为这种高速增长不会持续太久,“中央考虑到隐藏的风险,可能会收紧地方政府的财权,基础设施信托持续快速增长的空间会被挤压,快速增长的趋势应该不会持续太久。”
所谓政信合作,是指信托公司与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开展的合作业务。普益财富信托分析师范杰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463号文’整体执行的力度不是很严厉,文中很多方面没有规定细则,加上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旺盛,给了机构变通的空间。”
前四个月持续上涨
2012年底,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即“463号文”),对政信合作类基础设施信托在投资公益性项目、地方财政担保还款等多个环节下达禁令,不过中国信托业协会及部分研究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基础设施信托余额今年前四个月份仍然持续上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托对政府主导的基础产业配置比例为25.78%,即在8.73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中占据了2.11万亿元;配置比例同比提高3.93个百分点,环比提高2.16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的集合资金信托数据也显示,今年4月基础设施类信托募资136.94亿元,占总成立规模的22.95%,虽然较去年下半年有所下降,但仍是四月份资金信托配置规模最大的领域。
范杰说:“从银监会今年4月份下发的‘10号文’中可以看出,监管层对地方平台融资采取的是‘有保有压’的态度而不是‘一刀切’,因此基础设施信托的增长也在情理之中。”今年4月份,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即“10号文”),与之前的讨论稿相比,放宽了贷款平台负债率限制以及删除了“压缩县级区级平台及高资产负债率平台的贷款规模”等条款。
存在流动性风险
从去年以来,“应收账款”抵押成为基础设施信托的主要操作模式,其中,不乏地方政府“借新债还旧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地方政府借道信托“借新还旧”有其必然因素,“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很多是没有效益的纯公益项目,需要依靠借新还旧维持资金流,但是银行贷款条件苛刻且监管严格,很难施以‘援手’,地方政府只能向制度灵活的信托公司寻求帮助。”
但是信托公司大量承接地方平台借新还旧的债务会不会成为行业的隐患呢?
据了解,6500亿元的政信合作余额中,很大一部分是去年发行的产品,如果以其平均2年左右的产品期限来计算,今年底、明年初就将迎来一波兑付“洪峰”,加上信托产品动辄10%以上的资金成本,届时能否如期兑付以及违约风险隐患有多大,是当前市场各方最为关注的。
“基础设施信托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但是流动性风险会存在。”范杰认为,“特别是需要关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能力较弱,以及存续信托负债较高的平台融资,信托融资成本较高,对地方政府还款会造成较大压力。”
对于基础设施信托未来的发展趋势,范杰认为这种高速增长不会持续太久,“中央考虑到隐藏的风险,可能会收紧地方政府的财权,基础设施信托持续快速增长的空间会被挤压,快速增长的趋势应该不会持续太久。”
责任编辑:乔佳利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