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处于非常尴尬的阶段:对内,融资功能因IPO停滞而部分丧失,投资功能因5年来的趋势下行而沦为财富绞肉机。证券市场两大基本功能丧失,意味着一个总市值近25万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近一半的市场,不但不能成为资本配置的理想场所,反而在不断侵蚀资本转化的效率;对外,因市场低迷、交易机制和市场流动性欠佳等因素影响,监管机构于4月1日起放行在内地工作的港澳台居民直接交易A股,但适格投资者普遍反应冷淡。面对尴尬,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继续改革,为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释放改革红利。针对当前证券市场处境,重推“T+0”乃释放制度红利之重要举措。
“T+0”乃证券市场“三公”应有之义。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是证券市场立市之根本,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之基础。
“T+1”在遏制投机,防止股市剧烈波动及保护投资者方面在当时确实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股市容量增大,投资者增加,历时18年,“T+1”的消极作用已经显现,尤其是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方面,副作用显而易见。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投资者必须反应迅速,“T+1”的交易制度无疑延缓了他们的应变效率,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但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和实力较强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期指货的“T+0”对冲风险,或者通过融资融券来抓住投资机会。广大中小投资者因门槛限制,无缘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如果再不给予他们及时的回转机制,中小投资者终将会沦为证券市场“砧板上的鱼肉”,这显然有失证券市场“三公”原则,对中小投资者极不公平。
“T+0”乃证券市场活力之源。市场既是资源配置的场所,也是价格发现的场所。如果市场不活跃,交易停滞,则其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就会失灵。
多年来,A股市场上一些沦为垃圾的ST股,借助“T+1”制度漏洞,通过连续涨停的手法,人为控盘,持续拉高股价,最终实现高位派发,石头卖出黄金(1281.70,1.80,0.14%)价,这是对证券市场的公然嘲讽。而如果实施“T+0”,部分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当天回转交易,增加市场供应,让庄家封涨停的成本提高,这样就可以大大遏制其恶意的拉抬股价。
可以佐证的是,我国期货市场这些年来快速发展,很大程度是得益于“T+0”交易。统计显示,2013年一季度,国内期市保证金总量接近2300亿元,1-2月期货市场累计成交成交额为36万亿元。相对股市2500只股票来说,期货市场主流品种才区区20只,刨除期货近10倍的杠杆率,如果按照“T+1”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必然会大大萎缩,参与者也必然会大大减少,其价格发现功能就无从实现。
资金是市场交易的源头活水,资金的运用效率高低决定了市场的活跃度,也决定了价格与价值的波动关系。无疑,“T+1”已经严重影响到资金的利用效率,人为地降低了市场的流动性,以致扭曲了市场的基本功能,偏离了市场的基本法则——价值规律,成为当前A股市场良性发展的制度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