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新版劳动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并且要求用工单位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和比例。然而利润丰厚的银行业却存在大量的派遣工,《证券日报》记者根据银行年报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末,11家上市银行共有20.2万名劳务派遣员工,其中6家银行派遣用工比例超过20%。
逾20万名派遣工走到了命运的转折路口,银行也陷入了两难境地。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并没有听说要有调整,劳务派遣短时间内不会消失。如果全部转正,人力成本增加过高。但是如果把劳务派遣工清理掉,人手又紧缺。”
银行对此的应对也出现分化,记者了解到,某国有大行不久前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分行对同工的劳务派遣员工进行考核,淘汰10%,剩余90%转为正式合同制。不过有幸获得转变身份机会的目前还仅限于业务岗的同工派遣人员。
成本压力阻碍真正同工同酬
去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会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的修订案,其中关于同工同酬的规定最为引人注目,尤其对银行、运营商等派遣“用工大户”影响较大。
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同工同酬的条款也被认为是给日益庞大的劳务派遣体系带上了紧箍咒。国有四大行去年劳务派遣员工总数虽然高达15.1万人,但较2011年年末已减少约2.19万人。四大行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四大行共有派遣员工17.29万人。其中,中国银行中国内地商业银行机构员工26.56万人(含劳务派遣用工6.69万人);农业银行在职员工总数44.74万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4.27万人);工商银行员工40.89万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3.37万人);建设银行共有员工32.94万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2.96万人)。
新版劳动合同法对四大行使用派遣工已经产生影响,但中小银行却未有缩减,反而出现了增长。某总部位于北京的股份制银行年报显示,2011年共有派遣工3132人,到了去年末增至4785人;另一家中型银行2011年年报显示,劳务派遣员工人数为3503人,去年末增至3734人。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大量的劳务派遣人员都转为正式员工,实现同工同酬,对银行人力成本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而如果不使用派遣工,银行人手又会严重不足。该人士认为,同工同酬在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