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信用卡欺诈损失金额达14705.3万元,从欺诈类型来看,居前五位的分别是伪卡、虚假申请、互联网欺诈、失窃卡和未达卡。其中,伪卡欺诈占比达59%,是去年最主要的信用卡欺诈类型。
近日,有自称银行业内人士的网友发帖称,信用卡不设密码会更安全,因为信用卡一旦被盗刷,有密码持卡人负全责,没密码银行则可能负责赔偿。真是这样吗?
据了解,因卡片丢失被盗刷,凭密码消费时,法院倾向于判持卡人负全责;凭签名消费,法院会以持卡人没有保管好卡片存在过错为由,判持卡人承担10%到50%的损失,余下损失由商家承担,具体视商家过错内容而定,例如签名与卡片不符、性别不符等,商家的过错越多则持卡人承担的损失越少。目前各家银行对凭签名不设密码的客户,赔偿方式有所不同。有些银行在挂失前的120小时内,提供“失卡保障”服务,为普通会员提供最高5000元的赔偿。
这是否意味着不设置密码会更安全?业内专家指出,国外的信用卡在交易时不需要输入密码,仅凭持卡人签名即可进行交易。但是这个“惯例”的前提条件是有一整套成熟的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在中国的消费环境下,持卡人还是设置一个密码会更安全。此外,仅凭签名交易的信用卡遭盗刷,索赔也并不容易,如果信用卡被盗刷后签名不符,持卡人可申请调单拒付,目前在国内银行业,拒付也并不容易。此外,银行所说的赔偿是有条件的部分赔偿,如须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被盗刷报案证明,填写银行《失卡保障受理表》后,再等待银行核实,决定是否给予赔偿。
银行专业人士提醒,目前国内信用卡用卡环境还不很成熟,凭密码交易的持卡人需注意用卡时,尽量用手掩盖密码器,防止密码泄露。而使用无密码信用卡的持卡人,也应该进行多重防护,如短信提醒、交易金额限制等,并选择一些有失卡保障和异常交易监控的银行。拿到新卡后,一定要在卡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而且字体笔迹最好有一定的特色,别人不容易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