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客户占比过半的私人银行服务里,针对公司发行的对公理财也越发值得重视。某大行私人银行部区域负责人就表示,私银要想更全面了解客户,真正成为财富管家,能制作包括投融资的全方位资产配置方案,就要走访客户的企业,了解除个人理财以外的其他企业需求。
本报统计发现,今年1-8月,有5013款银行对公理财产品发行,其中股份行发行的产品市场份额达56.39%。不过,公司、机构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3%,略低于个人产品。
国有大行、股份行产品占80%
2012年12月底,证监会放行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给银行的对公理财业务打开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近,日出东方从厦门国际银行购买一款名为“季季增赢”结构性存款13954期的理财产品,认购金额为2亿元。这款产品属于人民币区间触发型保本浮动收益结构性存款产品,收益与6个月人民币SHIBOR值挂钩。
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6.3%,属于近期上市公司认购的理财产品中收益排名最高的,不过其期限长达1年。
本报统计沪市上市公司在8月下旬以来购买理财产品的数据发现,在20多次的投资理财产品披露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及农商行均有参与。从数量上看,以国有大行、股份行的产品最多,两者合计占比将近80%。
但是,不同的银行也有差异。譬如在股份行中,浦发银行颇为积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3次出现在上市公司认购的产品名单里。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也都3次被认购。
从年化预期收益率来看,小银行基本打起“价格战”。百隆东方从宁波通商银行购买了30000万元理财产品,理财期限为189 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
本报统计发现,与小银行相比,国有大行、股份行在高收益产品方面也毫不逊色。譬如南京熊猫从建设银行江苏分行购买的“乾元”保本型理财产品 2013 年第 175 期,期限为90天,年化收益也高达5.1%。
整体上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发行的30天左右短期对公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大部分都在4.5%左右。不过,这两类银行也有不少低收益的对公理财产品。亚盛集团从交通银行购买了8000 万元的理财产品,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期限为35 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仅有3.5%。
截至今年6月21日,共有156家上市公司公布545次购买银行理财的公告,总投资金额高达531.0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4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