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化”发展引起市场的关注与热议。
所谓“基金化”理财产品是指,该类产品像公募基金一样,在推介中不设定“预期收益率”,仅以产品名称和投资说明进行推广,而在销售过程中也会向投资者收取固定管理费用。
据媒体报道,招商银行[1.11% 资金 研报]和上海农商行发行的“招银进宝之日益月鑫21天理财计划”及“鑫意理财福通2013903”就属于该类理财产品。
事实上,银行年内发行的“基金化”产品不止于此。根据同花顺[1.39% 资金 研报]iFinD数据统计,今年年内发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达9989只,而其中未标记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含数据不全等因素)为113只,占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总数的1.13%。
银行理财虽有此尝试,但其距离真正实现“基金化”仍有距离。其原因在于动力不足,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难以改变其“市场化存款的替身”之角色;另一方面产品提供预期收益率可为银行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
不过,趋势正在发生变化,年初的8号文(《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已对银行理财存款化运作路径进行围堵,而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抑或向ABS(资产证券化)等标准化资产转移。
与此同时,亦有消息暗示,银行版的资管计划或将浮出水面,而这也将让理财产品的其中一部分职能出现分化,其中就包括“基金化”。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曾表示,按份额发售的理财产品,其本质是投资基金,其发售份额的持有人超过200人应为公募基金。
然而,目前的银行理财无论在信息披露还是在运作模式上与公募基金尚有距离。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前述取消预期收益率的设置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化”发展的第一步。
“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就好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只是理财产品名义上不保本保收益,而银行将理财资金投向同业存款、项目资金等资产,从中赚取利差。”民生银行[0.84% 资金 研报]理财经理刘一(化名)介绍,“所以客户买理财产品和买货币型基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收益就‘看得见摸得着’。”
而不设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的销售难度或也大于传统类理财。
“只能说这是一种尝试,但够接受无预期收益率理财的投资者可能并不多。”刘一坦言,“国内理财的大环境仍然是以设定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为主,相比之下不设收益率的产品没有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