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间金融机构而言,单靠制度上的监管远远不够,这些企业之所以主动入驻金融街,其初衷就是建立行业口碑,获得稳定的客户群。因而对于这些民间金融机构而言,政府的认可、媒体的关注与客户的评价甚至能够发挥和监管一样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正能量已经成为监管之外的另一套评价体系,督促企业更加自律。”高顿财经旗下高顿研究院副院长赵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未来可考虑为金融街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通过强化风险监管培养出更为优质规范的民营金融机构。”
“以民间金融街为代表的民间资本正规化进程,正在为广大的民间金融机构提供示范。”赵刚说,由于民间金融街租金相对便宜,因而它同时具有类金融机构孵化器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培育处于初创期的民间金融公司。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对于民间金融街的定位也有自己的看法,民间金融街可以做一些一般盈利性机构不做的非盈利特色金融,通过政府补贴,让一些非营利机构入驻金融街,弥补市场不足,“把管理、咨询、风投这些机构集中在一条街上。所以它应该成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而非借贷平台。”
就民间金融街在现阶段遭遇的发展难点,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重点关注两大问题。其一,未来街内的民间金融机构能否上规模,因为当机构数量和融资额达到一定规模后会更有助于实现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其二,硬件、软件是否到位决定了金融街的走势,好的配套优势才能对民间金融组织形成吸引力,比如交通条件、税收及其他公共服务等。
民间资本上网促进借贷“公开化”
要更好地推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进程,需要发挥好大数据“过滤器”的作用,让以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新渠道成为信息公开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金融业也面临着发展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深层次调整。于是,正在寻找出路的民间资本,适时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拥护者和践行者。比如,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开始挑战传统支付的主体地位,人人贷模式也介入了存贷款业务,社交网络开始发放小额贷款,金融产品也加入了网购大军……
人人贷公司创始人张适时谈起民间借贷公司的诞生时说,自己是福建人,当地民间金融氛围较为浓厚,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民间借贷。“凑点钱去开公司,这太正常了。”张适时说,“不过此前,因为缺乏平台建设,资金流向不会公开,金融机构和企业借贷的数据也不会公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利贷的蔓延。”
张适时表示,目前,发展民间金融的“玻璃门”已经打破,民间金融阳光化运行成为大势所趋。要实现阳光化运行,最重要的是做好信息公开。目前,人人贷公司通过P2P信贷,在互联网上进行完整的借贷流程,这种基于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经营模式显然远比家乡老旧的民间借贷模式更加规范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