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福清江阴工业集中区西部片区,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生产线进入联动试车已半月有余。这条国内单线产能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线,即将试投产。
向北数十公里外的长乐,锦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飞一直在“盯”着这个项目。
名列国内锦纶行业前三位的锦江科技,每年要“吃”进大量己内酰胺。“这么好的区位优势,天辰耀隆会给我们省下不少成本。”陈飞说。
整个长乐,每年对高品质己内酰胺的需求量在60万吨以上。天辰耀隆计划在保证品质的同时,5年内再上一条同等规模的生产线,累计新增产值达百亿元。天辰耀隆的这个项目,为长乐做大做强纺织业,上足了发条。
上半年,我省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凸显龙头引领效应,推动全省工业经济提质增效。1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东部第1位;前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8.1点,同比提高19.7点。
今年初以来,面临国内外复杂形势和持续经济下行压力,福建如何迎难而上?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以抓龙头兴产业为着力点,做大增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后劲。
做大增量,关键在优选。增量要增在好的项目上,增在优的产业上,并加快构建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现代产业体系。
有的增量,不仅自身可担龙头带动之责,更能作为重要一环,融入产业链延伸当中,助力产业群壮大。在江阴工业集中区,中景石化科技园已有5个上下游项目入驻,配套生产聚丙烯树脂。“一期3个项目,陆续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明年年底前均可投产。等到5个项目投产后,园区年产值将达400亿元。”中景石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仁说。
同时,中景还准备将产业链在集中区内拓展。向上,为天辰耀隆和中石化巴陵己内酰胺供应氢气;向下,再上两条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产线,用作医药、食品等包装。在天辰耀隆、中景石化这些“领头雁”的引领下,江阴吹响建设化工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的冲锋号。
一个好项目,依靠始终不渝的创新创造,以其高超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引领行业变革。4月17日,宁德鼎信科技四辊六连轧生产线一次性试产成功。“相比年产能仅约1万吨的传统独立单轧机工艺,四辊六连轧年产能可达30万吨,每分钟可轧钢40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冷轧生产线。而且,每吨成本降低200元左右。”鼎信科技董事长姜海洪说。在已有0.6毫米薄钢板生产线的基础上,目前,鼎信科技在研发厚度仅为0.2毫米的超薄钢板新生产线。
福建不是资源大省、富省,优选增量,更应突出资源集约节约,提高单位产出效益。6月23日,福建首台自主研发的VVT发动机点火下线,福汽新龙马年产30万台发动机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这款小排量微型车发动机,有着比国内同类产品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提升20%、油耗降低10%。由此,福建汽车工业拥有了自主“心脏”,诞生了首个生产品种最齐全且具有完全自主品牌的整车生产企业,中国汽车板块“成长股”在海西生成。该项目占地不过300亩,年产值却可达20亿元,亩均产值近700万元。
处于成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选准、选好增量项目,实现产业倍增发展。去年底,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支的全球最大神经生长因子生产线通过国家2010年新版GMP认证,产能提高3倍多。公司负责人说,上半年,全行业增长幅度超过10%,但北大之路增幅却达30%以上,市场占有率超过三成,且其年产值亦将从6亿元攀升至20亿元。到2020年,公司还计划将全球年销售额前十位的细胞因子、多肽和单克隆抗体药物共30个生物仿制药陆续推向市场。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四海说:“选择做大做优增量作为调结构的突破口,符合福建实际,找准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平衡点,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速度提供更充足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