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专家展望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实现“世界级”目标?

2018-04-17 07:39:34 徐豪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粤港澳大湾区来了!

文章导读:粤港澳大湾区将如何实现“世界级”目标?湾区内如何进一步实现联动发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多位主政者、企业家和业内专家,展望这片崛起的希望之土。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徐豪 北京、广东报道

又一个“千年大计”呼之欲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继粤港澳大湾区于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3月9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千年大计”。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北有雄安新区,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的角色非同寻常。

何立峰还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已经基本完成。在4月9日博鳌亚洲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分论坛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很快就要出台,“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把它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

无疑,粤港澳大湾区要来了!

目前,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的9个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总量接近纽约湾区,2017年GDP总额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额是东京湾区的3倍以上,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约4.5倍;拥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将如何实现“世界级”目标?湾区内如何进一步实现联动发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多位主政者、企业家和业内专家,展望这片崛起的希望之土。

   对标三大湾区,实现“9 2>11”

以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为代表的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土地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800万,被视为全球经济未来的第四个增长极。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从面积、人口、GDP总量等方面对标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具世界级湾区规模。据2017年统计数据,粤港澳大湾区“9 2”城市GDP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以2016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旧金山湾区,逼近纽约湾区;经济增速分别是纽约湾区的2.26倍,东京湾区的2.19倍,旧金山湾区的2.93倍。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江门、惠州、中山、肇庆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这样的“一二三四”格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显著特点和优势。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近年来才提出,但粤港澳联通、合作的许多基础工作已进行多年,尤其是2003年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诞生,为粤港澳协同发展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

随着这些年来的经贸、人员往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联通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广州、深圳、香港、澳门4个大湾区核心城市间。以深港跨境往来为例,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2016年香港和内地之间日均有65万人次跨境往来。目前大湾区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建设,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正在推进,未来也将落成启用,粤港澳大湾区也将有望建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

“粤港澳大湾区的设施连通建设,不仅是基础交通的连通,而且是形成了高效率的网络,把粤港澳和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通过大湾区的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不是简单的9 2=11,应该说9 2>11,可以起到叠加或者乘数效应。”何立峰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规模、经济总量背后是非常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雄厚的物质基础,包括比较发达的交通网络,与国内、国外经济交往密切,互相之间有优势互补,这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客观的可能。

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看来,在“一二三四”格局下实现“钱过境、税平衡、人往来”仍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粤港澳大湾区要形成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效流动的创新一体化新体制。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够形成人才的集聚,能够在体制机制上有突破,最终转化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