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215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刘辉以“助力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招商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实践”为主题,介绍了招商银行通过发展票据业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验和规划。 刘辉表示,票据作为将核心企业信用迁徙至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工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金钥匙”。招商银行将持续发挥现有票据业务优势,围绕客户票据业务需求,牢牢防控风险,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进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招行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票据对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潜力巨大 随着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和票据电子化基本完成,票据市场风险高发的局面已彻底扭转,票据市场进入快速、规范发展阶段。如业界所称,票据市场借力金融科技得以快速进入2.0时代,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价值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2018年全市场票据签发量18.27万亿、结算量56.56万亿、贴现量9.94万亿,分别同比增长24.84%、62.59%、38.83%,单张票面金额下降至87.96 万元较前年下降21.93%,贴现利率低于同期贷款水平,其中,中小企业签发票据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对这些数据,刘辉认为,票据结算功能提升带动签发量、结算量和贴现量增加,票据作为一种远期结算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 票据的背书流转增加,给需要资金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得了低门槛、高效率的融资机会。作为2016年至今累计直贴量市场排名第一的商业银行,刘辉披露了招行的直贴数据:“2018年贴现量10255亿中,民营企业贴现客户数占比86%、贴现量占比75%,中小微企业贴现客户数占比91%、贴现量占比76%。” 大型企业对票据市场的参与度相对较低,不到签发量的三分之一。招商银行认为,这恰恰说明票据市场在缓解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潜力巨大。 由于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导致金融资源基本都是围绕大型核心企业进行初次分配,债券市场、资本市场、信贷市场资源都主要配置给大型成熟企业。很多大型企业由于信用较好导致金融资源使用不足,同时,供应链中赊销占比越来越高,导致产业链上应收应付快速增长,WIND数据显示,主体评级AA+以上的1100余家企业应付账款余额就超过了8.5万亿。 相比其他供应链融资工具,票据是以结算带动融资,具有权责关系清晰、融资效率高、门槛低等突出优势。大型企业通过签发商票来置换大量存在的刚性应付账款,持票中小企业就可以借助大型企业信用通过商票保贴方式低门槛、低利率获得银行贴现资金,将能有效缓解大型企业信用富裕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之间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