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狮蓝色浪潮翻涌前行,不断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产业。目前,已拥有9个国家级渔港,海洋捕捞量高居全省第二,是全国渔业百强县、海西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和示范区。 作为离农最近、与农最亲的“厝边银行”,石狮农商银行乘着蓝色浪潮,立足区域特色,及时确立“蓝色金融”特色定位,发出服务海洋经济的金融强音。“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石狮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白进才表示,围绕全产业链金融开发主线,石狮农商银行创设海洋特色专营机构,横向延伸产业集群、纵向拓展产业链上下游金融服务,全力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因地制宜打造出一条具有“蓝色”特色的支农道路。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累计发放各类涉海信贷超过1万户,发放贷款金额超100亿元,为石狮海洋经济不断注入蓬勃活力。 以“特”促“精” 创色海洋特色支行 祥芝镇是全省渔业捕捞重镇,全镇90%的群众从事捕捞、冷冻、渔具生产、水产品运输加工贸易等产业。于石狮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渔业融资需求巨大,石狮农商银行审时度势,决定以“特”促“精”。早在2010年,该行便开始布局“蓝色金融”,并在全省率先提出创设“海洋特色支行”——祥芝支行,在全市首推成立船舶抵押按揭中心;在业务权限、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方面,该行积极给予倾斜,打造专营机构、专项方案、专门优惠的“三专体系”,创新推出“福渔贷”系列产品,为当地渔业产业链上下游农户和企业提供如阳光信贷、资金结算、代收代付、电子银行、财务增值、个性金融等综合民生金融方案,实现金融服务与海洋产业精准对接,极大提升对海洋经济重点区域的金融服务能力。 保民生就业 创新渔船融资渠道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当地农民的增收在海,致富的出路也在海。 然而,在渔业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融资渠道少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信贷业务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如何跳出传统,破解渔业融资困局,带动居民创业就业?创新无疑是最佳的制胜法宝。 石狮农商银行围绕渔船技术升级改造及建造资金需求做文章,创新在建渔船抵押融资模式,推出实现银行、渔民、造船企业三方共赢的渔船修建保证贷款业务及契合渔业捕捞周期、还款方式更为灵活的渔船抵押组合贷款业务,实现渔船在建与完工抵押无缝对接,解决渔民建造渔船融资困难,缓解休渔期渔民客户的还款压力。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累计发放渔船抵押贷款40多亿元,渔船在建贷款10亿元,带动当地捕捞就业人口达1万多人。 延伸产业链 助海洋经济多元化 只有走向集群延伸产业链,才能做强做大海洋经济。石狮农商银行同样深谙此理,也矢志助力海洋经济多元发展。 该行积极把握产业链效应,纵向以海洋养殖业作为金融支持渔业产业链的切入点,主动与石狮市祥芝渔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给予每年至少5亿元的渔业产业链专项授信资金,把信贷支持范围由养殖、捕捞领域延伸到水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环节及辅助产业,支持渔业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截至今年3月末,累计向水产养殖农户、水产品加工、贸易商发放贷款10亿元以上,促进了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繁荣,做出了“渔农受益、银行获利、政府满意”三方共赢的良好成效。 同时,横向加大对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旅游产业等重点新兴海洋产业支持力度。综合授信3000万元支持福建飞通通讯科技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列产品研发,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当地金融局、循环经济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打造涉海金融服务平台,建立“政银企担”四位一体机制,在系统内率先开办污水排放量质押贷款,有效解决排污企业抵押难问题;支持旅游基础设施、青创园等文化创意旅游项目5亿多元,有效带动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抓龙头效应 推动海洋产业升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托龙头企业。 该行将目光投向高科技、创汇型及省市级海洋龙头企业,创新推出渔业“135”金融服务新模式,扶持当地龙头企业福建万弘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行仓储、渔民、行业协会三位一体融资模式,带动下游500家捕捞企业、渔民协同发展新模式,推动地区海洋产业升级。 针对福建万弘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出口贸易冷链物流仓储服务需求,为其量身定做以银行、仓储方、借款方、行业协会为四位一体的“渔仓贷”,有效解决企业下游海产品冻户因反季节储存海产品流动资金季节性不足的问题,并解决企业仓储难、冻户担保难问题,获泉州市金融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奖”三等奖。截至3月末,该行发放“渔仓贷”贷款3亿多元,支持下游冻户300多户。 历经十年心血,浇筑蓝色金融之路。白进才表示,将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畅通乡村经济内循环为主要目标,激活涉海有价资产与银行融资有效衔接,全力助推石狮海洋经济转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与农商银行“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