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从广东一些制造业基地不断传来负面消息,例如东莞有约千家鞋厂倒闭。事实上,那里不少鞋厂已经准备外迁。表面上看,鞋厂倒闭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而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制造”的绝大多数产品迄今仍然停留在低档的复制阶段。
东莞号称“世界鞋都”,产量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但核心的问题在于,东莞的鞋不是耐克,不是阿迪达斯,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鞋,每个国家如果愿意都能生产。在人民币没有升值的时候,在人工成本还比较低的时候,东莞的鞋比其他国家的鞋有优势,也就是价格更便宜。现在人民币升值了,价格优势当然不复存在。
“中国制造”要走创新路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于去年3月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要想在2020年之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必须增进研发投资的产出效率,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自1995年以来,中国的研发投入平均以每年19%的高速增长,至2005年达到了300亿美元(按当年汇率折算),居世界第六位。与此同时,中国科研人员的增长幅度和总量也非常惊人。从1995年到2004年,科研人员的数量增长了77%,总人数达92.6万人,仅次于美国的130万人。但经合组织研究报告指出,迄今为止,中国科研投入主要集中在设备更新、产品试验以及高端技术领域,而对基础研究、长期项目、能源与环保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总之,就中国现状而言,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成熟完善的创新体系依然任重道远。
经合组织认为,虽然中国科研队伍日益膨胀,但现阶段仍然面临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中国应该大力提高以大学为中心的研究系统的教育质量,尤其注重管理者和企业家培训。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单位研发的科学发明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包括人力、财力等综合因素在内的总的科技投入大约是美国的四分之一,科技产出却只有美国的8%至9%,即中国科技效率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在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民间技术投资研发与创新的积极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施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但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依然很弱。为此,经合组织提出,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改革将有助于增强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活力。而一个更加开放的、更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也将提高企业家的抗风险能力,增进他们在生物能等长期项目领域的投资。
经合组织建议中国在建设创新型经济的过渡期内加大开放程度,更多借鉴国际经验。具体说来,就是增进政府间及民间合作,促进对话,交流科技成果,共同制定技术标准。
中国应抛开计划经济的遗产,集中精力为研究开发创造更好的框架条件。鼓励竞争,促进融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以此来促进本国企业的科技创新。
从彩电出口面临“专利壁垒”看“中国制造”创新的迫切性
去年3月1日开始,美国开始全面播出数字电视信号,传统的模拟电视机也相应停售,这对彩电行业拥有优势的中国商家来说意味着一块“大蛋糕”就在眼前。但在这个巨大市场面前却让中国彩电企业再次面对“专利壁垒”的挑战。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而导致付出的赔偿金已经超过10亿美元,这些知识产权案所涉及的领域有手机、MP3、彩电、DVD等。
在美国销售数字彩电,必须要符合ATSC(美国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数字电视标准)技术规范。由于必须安装的数字调节器中含有很多美国公司以及美国ATSC协会的技术专利,因此出口美国的电视必须向相关公司和机构缴纳专利费,这无疑会加大中国电视机对美出口的成本。据资深人士透露,足额缴纳这些专利费,每台对美出口的电视可能要支付20至30美元。由于外资品牌的电视机高端产品较多,所以支付专利后利润仍相对丰厚,而中国企业的电视则相对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利润较低,所以在专利收费中处境就非常严峻。
此前一个多月,韩国LG电子在美国某法院向TCL集团旗下的中国TTE及其控股公司TCL多媒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提起了专利侵权与损害赔偿诉讼,控告TCL--汤姆逊公司侵犯其四项数字电视技术专利。而这四项专利都是美国数字电视中所必须使用的基础专利,根本无法避开。
据悉,对于出口美国的符合ATSC标准的彩电专利费约为每台23美元。这些专利费包括美国Lucent公司的ATSC专利(1美元/台)、美国Zenith的ATSC技术(2.5美元/台)、加拿大Tri-Vision公司的V-Chip技术(1.25美元/台)。此外,汤姆逊还向日本船井电机转让了500件专利技术,这部分专利技术按每台2美元收取费用。而日本索尼公司也拥有4件数字接口等技术专利,制造商需要为此支付600日元以及净售价2%的专利费,这对于利润微薄的中国彩电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综观中国2006年国内彩电市场,除普通CRT电视价格保持平稳外,29英寸超薄CRT电视降价15%,40英寸~46英寸液晶电视降价达30%,预计到2007年在面板供应激增、成本降低的推动下,大屏幕液晶电视的价格还有可能继续下调25%左右。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今年中国市场的平板彩电销售价格还将继续大幅下降。而正处在由CRT(显像管)电视向平板(液晶或等离子)电视过渡的中国彩电行业,将面临更大的赢利难题。
目前,中国生产的彩电数量已达8600万台,占全球生产数量的50%,同时有一半产量的彩电用于出口。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彩电生产大国。然而,国产彩电生产商在产业竞争链条中仍然处于弱势,与日韩等跨国电视巨头相比,其利润率和市场竞争态势都明显落后。虽然在CRT电视市场本土品牌占主导位置,但过去一年CRT电视市场已经进入负增长。而在液晶、等离子等领域,由于本土企业在上游的面板生产领域没有控制权,大多仍挣扎在微利的边缘。
除美国外,欧洲也在加紧成立欧洲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以下简称欧洲标准)联盟,以对全球范围内采用该标准的机顶盒厂商进行侵权行为追究。这意味着,国内数百家兼容欧洲标准的相关厂商都将为它们出口的每一台机顶盒交纳2.5美元专利费。并且产品范围还要追溯到2000年。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日前发布的《美国电视机专利分布分析报告》称,作为美国数字电视标准ATSC的权利人方,包括加拿大TriVision、新力、汤姆逊、FUNAI等5家企业将向出口到美国的数字电视收取每台超过10美元的专利费。这对全年只有4亿美元利润的电视机业来说,中国电视机出口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国外的“专利壁垒”再次敲响警钟。中国彩电企业至今仍依赖“拿来主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没能及时跟上,使得曾经在CRT时代辉煌一时的彩电产业辉煌难续。此外,中国一些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也折射出中外企业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守法意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更加规范与严格,便中国企业很难跨越“专利壁垒”这道坎。
做强“中国制造”任重道远
一直以来,“美国创意,日本设计,韩国研发,中国制造”为人称道。业内有一种说法,不少行业里的合资企业,外资拿了30%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润,而合资企业中的内资只能拿30%的利润。有专家估计OEM贴牌生产,外国人拿走了92%,中国人最多拿到8%。尹明善把上述现象称为“人家吃肉,我们啃骨,人家吃米,我们吃糠”。
虽然“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正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但制造低端产品多、自主发明创新少、本土品牌影响小。显然,“中国制造”迫切需要一场转变,脱离“低档”、“廉价”这种负面词汇,树立起“高质量”、“自主发明”、“强势品牌”等正面形象。
实际上,中国制造商长期以来处在商品价值链的低端,且面临着美欧不公平的贸易保护壁垒。中国勤劳的打工妹(仔)们日以继夜地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并没有使自己富裕起来。甚至连科特勒也在提问:“既然中国有能力生产出120美元一件的衬衫,为什么只能获得9.6美元的收入。”科特勒继而忠告:“一个只关注价值中最薄弱环节的产业政策不能支撑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应该看到,信息化时代,新技术的“不可模仿性”越来越强,模仿成本也越来越高。正因如此,跨国公司普遍把知识产权当成限制竞争、垄断市场的工具。但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一些中国人未能认识到这些伤害,还认为能够为世界提供廉价商品是中国人的骄傲。所幸的是,在与国外厂商的竞争中,中国国内的品牌意识已经觉醒。许多企业家开始改变以往低制造成本、高产量的传统生产模式。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应该鼎力支持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这样,民族企业才能不断壮大。热衷OEM方式,中国出口的产品,也许永远只能标注“中国制造”。
由“中国制造”向与“中国创选”转变,一直是中央制定的一个基本战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税收、融资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自主创新,争取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制上取得突破。”我国已经有了创立世界名牌的基础,制鞋业就是如此,但是有了基础不一定就能做出名牌来,这里面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这是东莞鞋厂倒闭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新特点是,国际竞争优势不再取决于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竞争制胜的核心。面对现实,我国企业必须尽快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战略转变,从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向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转变,从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刘林森)
(责编:吴颂洁)
- 相关新闻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