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近日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近段时间全国地方政府“救市”的城市达到了19个。(据人民网10月22日报道)
按照一般逻辑,当房地产市场进入下降通道后,最着急的首先应当是开发商,因为房子不好卖了,自然利润要受到影响;其次是金融部门,因为房地产行业最风光的时候,金融业也因此获得丰厚利润,房屋个贷被认定为优质客户,一旦地产市场走低,不光优质客户减少,还要担忧房地产公司大量的信贷资金风险问题;中低收入群体当然也难免为不知房价何时才能降到自己买得起的水平而着急。但现实中最着急的竟然是一些地方政府。
这个结果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长期以来地方经济发展中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太高,让一些地方对房价的敏感超过了开放商。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土地出让金、土地直接税收,以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在不少城市都占到地方预算的40%以上;2008年10月18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报道称:今年前8个月,南京市土地收入与去年同期比较减少92个亿;今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以土地底价成交的接近一半,流拍达10%,一些地方房地产税收减少70%,土地出让金减少一半以上,这样的状况对一些地方政府完成今年的经济发展计划指标,构成较大威胁,甚至难以完成。可见,地方政府出台“救市”措施,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防止因房地产行业低迷而使经济出现滑坡。
但是,事情的发展恐怕不会像一些地方政府想象得那么简单,“救市”措施也难以立竿见影。前两年一些地方疯狂“炒房”导致房价一路飙升,房地产市场严重扭曲变形。可以说,只要国家对遏制“炒房”的政策不放开,房地产市场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就不可能恢复到调整前的状态。所以,这就迫使我们对“土地财政”的发展路径进行反思。
从宏观层面看,“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可持续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国人多地少,城市的扩张、房地产业的扩张,都因为这一特点要受到限制。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十五”期间,我国共减少耕地9240万亩,年均减幅1848万亩。到2005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18,31亿亩,要保住18亿亩这条“红线”,土地资源开放利用的扩张步伐就必须减缓,“土地财政”比重自然要下降。二是刚刚结束不久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今后国家除公益事业以外,要减少征用农民土地,这也传达出今后土地调控政策还会进一步紧缩的政策信号。
从房地产行业本身来看,土地出让金、各种税收、基金、收费等,在房屋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要使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政府方面的税费等上涨可能不大,只能下调;再加上政府出台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比重不断扩大,房地产行业对地方政府增收的推动作用只会减弱。
还有最实际的一点,就是从国家决策层面,要逐步理顺地方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状况。据公开资料显示:自实行分税制后的1995年到2004年,地方的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为48%,但财政支出却占国家财政总支出平均为70%。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比重不断减少的同时,支出比重却不断加大,让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欲罢不能。但随着财权与事权的逐步匹配,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会有所减轻,客观上会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必须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早期那种以消耗资源环境土地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必然要被淘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反思“土地财政”的过程,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某个行业在经济发展中长期一支独大是不可持续的,也是需要警惕的。(李季平)
(责编:吴颂洁)
- 相关新闻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