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知名导演王小帅买北京户口失利的新闻引起热议。近日上海出台户籍新政,又一次引起了舆论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关注。现行的户籍制度,已经不适应实行市场经济和迅速城市化的社会现实,给城市的新移民带来诸多的不便,改革势在必行。
照理说,公民在哪里居住,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纳税,就应当在哪里落户。20世纪50年代后期,政府为了控制农民进城,建立了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宪法曾经规定的公民迁徙自由的权利实际上被取消了。以行政的力量减缓城市化进程,延误了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重新走向市场经济,公民争取迁徙自由成为必然的要求。农民进城,市民流动,释放出极大的社会活力。过去僵硬的户籍制度,也逐步松动。不少城市降低了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买房可以落户,结婚可以落户,大学毕业生就业可以落户。同时,附着在户口上的功能也被逐渐剥离。过去,没有城市户口就没有粮油供应,现在要吃什么都可以从市场购买;过去,没有户口不能分房子,现在买房、租房成为市场行为,没有城市户口也可以买商品房,只剩下能否享受经济适用房的区别;过去,没有户口不能分配工作,现在就业市场化了,有户口未必保证有工作,没有当地户口也可能获得就业机会。就业方面的户口歧视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已所剩无多;过去,上学问题非常突出,现在中央政府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流动青少年上学以流入地投入为主,不得收取借读费,局面有了相当大的改观。从地域上说,公民在中国大陆享受平等迁徙权利的难点主要是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而附着在户口上最突出的问题则是高考。
按照现行制度,学生只能在户口所在省市区参加高考,高考移民受到严格限制,乃至严厉制裁。这给考生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不便。大批务工经商人员,离土离乡,到城市打拼多年,有了生活基础,子女在城市里初中毕业,却不得不到原籍读高中,考大学。其实他们在原籍已经没有生活基础。在我家帮忙的小时工,是一个40岁的安徽妇女,丈夫在北京从事装修业十多年了。女儿16岁,在北京初中毕业后,只好孤身一人到安徽上高中。正月初十,一个女孩子凌晨4点在巢湖下车,当父母的特别担心,一夜都没睡好。像这样的情况,不是一个两个人,据统计全国每年有40万之多。历年累积在一起,已经造成数百万家庭的痛苦和不便。不少有识之士都呼吁政府尽快解决此问题。不久前,有记者就《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采访教育部官员,官员表示近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意向。看来,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尚不具备兴利除弊的决心。
我想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个思路。中国的高等院校分为中央直属院校和地方院校。中央直属院校相当于国立大学。我建议现在每年夏季的高考改为几百所国立大学的全国联考。凡是中国公民,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凭身份证报名参加考试,国立大学不是把名额分配到各省市,而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录取。这样,竞争最激烈的重点大学招生就像现在的研究生考试,不分省市,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了,和京、津、沪等大城市的户口脱钩,就为户籍改革破除了一大障碍。而地方院校可以由各省市自治区另行安排时间联考,面向本地招生还是面向全国招生,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如果这样做对边疆少数民族教育不发达地区学生考入国立名牌大学有所影响,可以用特殊政策加以照顾。
回想改革开放初期,上千万知青突然回城,解决就业问题何其困难?但当时的决策者还是顺应民心,并没有因此而把知青们拒之门外。与那时相比,今天突破户籍制度瓶颈的困难其实小得多,有利条件多得多。但当时解决知青就业问题高层有动力,因为高级干部也有子女是回城知青。今天就怕高层缺乏动力。愿今年的两会能够重视这个问题,让千千万万中国公民早日告别户口制度造成的烦恼。(作者系知名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