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曲解“廉租房不设厕所”茅于轼建议廉租房不设厕所防富人购买
近日,自称“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接受采访时称,“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卫生间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这番话激起千层浪,不少人认为这是杜绝富裕群体占有廉租房的好办法,很多人则觉得贫困者也有享受独立厕所的权利。(见本报今日A23版)
茅于轼先生说了一句大实话,不过很多人不爱听,觉得这是对贫困者权益的藐视。我想说的是,这些人曲解了茅先生的意思,将其“廉租房观”简单等同于“不让贫困者住得舒畅”。
如果我说“地摊食品应该拒绝豪华包装”,相信没人反对。毕竟,地摊和精品店不是一个层次,没有人期待煎饼小摊会出售西餐店的精致点心。同理,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也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不能要求保障性住房又便宜又敞亮,还要功能齐全。
不少人之所以对茅先生的观点有意见,就在于他们对保障性住房的认识出现偏差———将廉租房的功能等同于商品房,忘了前者只是保障低收入者“有房子住”,而非“诗意地栖息”。
在政府财政投入有限这个前提下,保障性住房是满足最底线要求的,空间狭小、功能简单也就在所难免。如果廉租房宽敞舒适得和商品房一样,对无法享受廉租房政策的人群,有失公平。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廉租房舒坦得如商品房一样,谁还会想去买商品房?茅先生的“廉租房观”在香港其实是普遍现实,香港政府建造大量“公屋”,让贫困者有地方可住,但公屋的条件和商品房比起来有很大差距,这些贫困者一旦有了经济实力,自然会去买商品房,享受更好的家居环境。我在想,当我们能够心平气和理解茅于轼先生的“廉租房观”时,在“居者有其屋”问题上就不会有如此多的误读与纷争了。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