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官员低价购买安置房事件遭媒体曝光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一名曾经的房地产关联行业从业人员,我知道,即使是涉嫌如此大面积的行政腐败,在房地产行业其实屡见不鲜。就权力寻租的形式而言,“温州安置房”事件的操作手法,也是稀松平常。
去年年底,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于央视某期《新闻会客厅》节目里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说法:房价降不降,不是开发商说了算,而是地方政府说了算。中央与地方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依靠土地收益来巩固财政收入的种种弊端,已经是一个被谈滥了的话题。但地方政府在这种财税制度的限制下,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逐渐向一个盈利主体转型,却是当下最值得警惕的。
行政主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双重住房供应体系,本来是基于一种循环发展式的资源配置模式: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获取收益,收益一部分用于城市改造,一部分用于住房保障;城市改造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溢价,以获取更多的收益来用于住房保障。从逻辑上讲,这种制度设计是合理的,但从操作上看,这种制度却是漏洞百出。
真正为住房制度埋下隐患的,就是在从行政主导到行政与市场双重主导的过程中,给行政主导下的福利房向市场主导的商品房过渡留下了端口。与此同时,市场主导的供应体系又必须经过行政审批的严格控制。这样一来,行政系统既可以直接控制行政主导下的保障房供应,又可以间接控制市场主导下的商品房供应。这不仅仅是既扮演裁判又扮演运动员的问题,而是既扮演裁判又扮演运动员,还是召集裁判和运动员比赛的主办方。
温州安置房事件的主角——温州市旧城改造指挥部,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集合体。稍微了解房地产业态的人都了解,这是一个对开发商直接掣肘的要害衙门。只要涉及拆迁,必然要有权力的介入。当然,由负责拆迁的部门直接参与商品房开发的并不多见,但即使如此,本身属于行政系统内的“指挥部”参与商品房开发,也需要将大量的优质房源回馈给诸多的“工作联系部门”,普通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平衡利益所需支付的成本自然更高。
自从土地“挂拍招”政策实施以来,一级开发领域的权力寻租一度被认为得到了有效控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自此之后,市场涌现了不少专注于土地买卖的开发商,以及相应的公关公司。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细分似乎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遵循权力分配的游戏规则。温州旧城改造指挥部的粉墨登场,不仅仅揭示了房地产行业的腐败,也提示了商品房开发的不易。
一方面是各地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收益缓解财政压力的需求;一方面是各级主管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上下其手,使得房地产行业从土地供应到销售流通的各级环节都充满了利益交换的可能。这种制度设计上的漏洞,显性的结果就是房价泡沫和政府托市,隐形的结果就是地方行政系统的角色混乱。当地方行政系统逐渐演变成成为一个盈利主体时,政府与民争利,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局。
更加严重的是,房地产行业只是一个缩影。各类国有企业借助行政资源,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名义之下,以不对称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以更广泛和更隐蔽的方式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十年房改,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回归住房保障的民生意义,而在于应该彻底厘清权力与市场的有效边界。不然的话,房地产绑架的就不仅仅是中国经济了。
(作者系前房地产业咨询人士)
- 2009-04-15温州安置房事件折射拆迁潜规则:好房卖官员
- 2009-04-13温州将追究低价购拆迁安置房官员责任
- 2009-04-13温州官员染指安置房 权力伤害民生民心
- 2009-04-13温州为什么批准上百官员低价购安置房?
- 2009-04-12温州官员低价购拆迁安置房改建指挥部占49人
- 2009-04-10温州回应官员低价购买安置房 称任何人都可申购
- 2009-04-09网友称温州旧城改造安置房被低价卖给官员
- 2009-04-01投入近30亿元 福州将开建17处安置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