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身着夏装的行人在北京街头行走。
笔者的职业是编辑,自然对遣词造句有些较真。近来,“空穴来风”这个词的正确使用着实让我犯难。本来绝大多数词典都有着一致的解释,认为此词出自战国时代楚国宋玉的《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本指有了孔洞便会进风,后用来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得以乘隙而入。宋代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以及现代文学家茅盾在《蚀·追求》中都用过“空穴来风”,意思都是指传言不是没有根据。
但随着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推出,情况发生了逆转。在与原版几乎一样的词义解释末尾加上了“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从传言有根据到毫无根据,这个180度的转弯,多少有些难以理解。当一个词的意思从白到黑,或者既可指白也可指黑,变化之大,可算得上典型一例了。
词语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让普通公众绝不望文生义,都成为一丝不苟的语言专家是不现实的苛刻,大众传媒对母语的正确使用承担着推广示范的表率作用。但不求甚解、浮躁马虎的工作态度,让望文生义代替了查证求解,令以讹传讹取代了示范表率。都在误用也就无所谓误用。文字学家也只得承认现实,让相互矛盾的解释同聚一个词条之下,只是苦了好求甚解的国人和倾心汉语的洋人。
如此从正到反,从黑至白的颠覆性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只是量变的积累是微弱和渐进式的。一旦拉开时间的卷尺测量,巨大的差异就会使人大跌眼镜。
有人说,女性裙子的长短和经济繁荣社会民主的程度的成反比。只要温度合适,超短裙、低腰裤、露背装在繁华市井频频入眼。不用回到旧社会,就是30年以前,这样的服饰哪个良家妇女敢穿?从风尘女子的装束到时尚美女的最爱,从三从四德的束缚到个性解放的自由,服饰的颠覆,规范的变更,让我们生活的社会从里到外都脱胎换骨。昨天还是三妻四妾、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男权社会,今天却已成男人也休照顾产妇的产假,女干部开始争取和男干部同年龄退休的民主、平等时代。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从割资本主义尾巴到民营经济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越多越反动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太多的例子诠释着从黑到白、从白到黑的翻转。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变,也没有什么不在变。因而有人认为规则就是要逾越的,观念就是要突破的,道德就是要颠覆的。过分、过激、过头的“前卫”言行纷纷出笼,标准的混乱,价值观的混淆,也让许多人迷茫和困惑。
拨开迷雾,追溯根本,总有一些基本的理念理想决定着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人类要摆脱物质的匮乏,追求身心的自由和爱与被爱、信任与忠诚,实现平等和睦和谐相处,几千年来矢志不渝。社会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经济体制的与时俱进,道德规范的发展变化,无不要适应、服从并服务于历史发展的轨迹。不适应的教条被丢弃,失效的规范被废止,有碍发展的体制被打破。新的架构围绕不变的理想追求拔地而起,新的标准适应时代的要求破土而出。
长衫去了,短裙来了。尽管这变化来得有些快,对眼球的刺激有些强,对心弦的拨动有些猛,但既然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曾止步,那就没有理由哀声叹气地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转型期的多元多样孕育着新的标准规范,变革期的迷茫困惑激发着新的理性思考和探索实践。可以肯定,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仍将不断发生。在纷繁复杂中站稳脚跟,在五光十色中坚定方向,中国发展进步的车轮就会继续坚定不移地滚滚向前。(王甘武)
(责编:刘宝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