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傅尹 > 正文
汶川地震纪念体系缺了青川不完整
www.fjnet.cn 2009-05-26 08:44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全世界都知道,“5·12”四川汶川地震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地震起于汶川,经过北川,落脚青川。这3个带“川”的县,构成了此次地震的断裂带。但遗憾的是,在四川正在规划建设的“5·12”地震遗址、遗迹及地震纪念体系中,却没有青川的名字。

  中宣部5月22日由《人民日报》公布的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四川“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及地震博物馆(“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馆、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博物馆、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汉旺东汽工业遗址纪念地、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震遗迹纪念地),也没有青川的影子。

  青川被遗忘在地震纪念之外。但从地震科普教育、灾难教育、纪念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资源开发等来看,青川都不应该被排除在地震纪念体系之外。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是汶川特大地震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据四川地震局专家介绍,这处遗址,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全部地质破坏形态,实为罕见。加上青川又属于汶川地震余震的高发区,最大的余震就发生在这里,给地震的科学研究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遗址中,由于地球应力爆发,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瞬间被掩埋其中。作为灾难的见证,作为防灾减灾的警示,作为凭吊死难者的平台,作为生者奋然前行的激励,作为感恩教育的样本,东河口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作为地震旅游资源,青川东河口可以说独具特色。马公乡的窝前应力爆发点是此次地震中最大的爆发点,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的连片堰塞湖,丰富的矿物质已使湖水呈蓝、绿、金黄色等颜色,成地震奇观。和唐家河堰塞湖相比,别具一格。

  青川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成就与精神,在华夏大地也是掷地有声。“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流自己的汗,出自己的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两幅出自青川枣林村农民的标语,展示了青川人民战胜灾难、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温家宝总理看了之后赞不绝口,多次提及。

  作为汶川地震遗址、遗迹及地震纪念体系,有汶川映秀镇震中纪念地,有居地震带中间的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原貌最具完整性的灾难性遗址保护区,却没有地震波归宿地而且集地震破坏形态大全的青川,这个体系应该说是不完整的。作为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教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川也具有典型性。温家宝总理把青川枣林村人的精神看成了四川人的精神,没有青川,明显就是一种缺陷。

  青川去年11月12日在东河口建起地震遗址公园,地震灾区有了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开园到今天,已接待了海内外游客30万余。到东河口看山崩地裂,见证抗震救灾精神,激励人生,其科普价值、教育价值、旅游价值凸显。国家无论是构建地震遗址保护纪念体系,还是教育基地,如果缺了青川,真会成为一大遗憾。(傅尹)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