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文化”还是“蒙文化”?
www.fjnet.cn 2009-06-12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拼图:左边大妈已经47岁了,右边为“最牛萌女郎”

  明明是个大妈,打扮出来却像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明明是个20多岁的女孩,打扮起来却像一个婴儿,看到这一幕,你会做何感想?近日,在重庆都市女性当中,悄然兴起一股“萌”文化。这些所谓的“萌女郎”每天都会花上大量的时间穿着打扮,把自己打扮成二十甚至十几岁的样子,并以此为荣,相互攀比。而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专门探讨“萌文化”的主题贴吧、主题网站。(6月11日重庆商报)

  在这个求新求变的年代,稍不留神,就容易落伍。这不,对现实中悄然兴起的“萌文化”,我已有一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了。到网上一查才知道,“萌文化”最早源于日本,所谓的“萌”,是指读者在看到漫画中美少女时,产生一种热血沸腾的精神状态。后来,一些女孩就对照着漫画上那些美少女的样子,把自己也打扮一番,看上去如同十多岁的小女孩一样。到了我国的文化语境中,“萌文化”则被理解为“幼小”、“娇嫩”、“可爱”的意思。

  经过如此解释,结合有关报道,我似乎明白了“萌文化”的本质,不过是都市里休闲一族别有用心地扮酷、扮嫩的“行为艺术”罢了。因为,如果“萌”一次,仅化妆就要一个小时,一天下来还要补妆十多次,光是置备行头“道具”,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普通的百姓谁有这份闲钱、闲暇和闲心来做这件事情呢?

  “萌文化”的出现,体现出当代人生活压力的增大,一些人想通过幽默、娱乐甚至自我恶搞的方式来化解压力。然而,通过“萌”的手段,把眼角的皱纹隐藏起来,使真实的年龄变得“迷离”起来,此时的“萌”则更有“蒙”(蒙骗)的意味,其中哪还有什么文化内涵,只是与那些公开的坑蒙拐骗的造假行为比起来,“萌女郎”的本意只是想自恋一把、自我娱乐一下,给自己减轻一些压力,给外人带来一些惊喜。作为一种新奇时尚,受到少数人的追捧,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这种非主流的东西拿出来炒作,再给其贴上“文化”的标签,则有辱文化之名,有误导公众之嫌。(叶传龙)

(责编:刘宝琴)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