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美国轻通胀、重通缩的立场。从国内巨量信贷投放、M2增速和房价飞涨速度来看,通胀其实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
自3月份全球经济显现出复苏征兆以来,未来货币风险主要是通缩还是通胀成为经济圈里的时髦话题。这场论战首先从美国兴起,目前已蔓延到中国。
早在5月初,代表新凯恩斯主义的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与老一辈的货币主义学者阿兰·梅尔策之间就爆发了一场公开的笔战。前者认为美国根本不必担心通胀,通缩才是最大的威胁;而后者则坚称从历史经验看,危机中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严重通胀。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基本上站在克鲁格曼一边,认为“通胀只是远期威胁,通货紧缩才是当务之急”。美国现在应当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在伯南克心目中,只要通胀率不超过一定的通胀目标区间(大致在1.5%~2%之间)即是安全的。
根据笔者的理解,美国人对通缩如此忌惮,是因为与欧洲国家在一战后普遍经历过超级通胀的惨痛经历不同,美国人记忆最深刻的是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所谓大萧条,其实就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为特征的通货紧缩。因此,美国人警惕通缩是有其历史根据的。
而当中国原封不动照搬美国轻通胀、重通缩问题立场时,一切就显得很可笑了。尽管在民间有一些关于通胀的担忧,但政府官员几乎众口一词的论调是,短期内尚未看到通胀风险,货币政策没有调整的必要。
要强调的是,中国与美国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一是中国既有通缩(如上世纪90年代末),也有通胀(如1993年~1994年)的深刻教训,不存在像美国那样认为“通缩是最大危害”的社会基础;二是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与美国民众难以相提并论,即便我们假设中美汽柴油价格大致持平,中国人所感受到的经济压力也绝对大大超过美国人;三是中国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发行量高速增长,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7.36 万亿元,虽然央行同时也加大了正回购,但总体来看,回笼资金规模有限。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尚未实现全面复苏、欧美各国房价阴跌不止之时,中国房地产市场竟然从今年3月份就开始迎来了所谓的“小阳春”!目前北京、上海等地房价甚至已经超过2007年的最高水平。此前一些人将其归咎于所谓的“通胀保值”动机,但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倒果为因的荒诞说法。恰恰是通缩恐惧导致国内信贷持续扩张,银行为追求放贷业绩而大幅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或放松对按揭者的资质审查,使得大量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人为推高了房价。
中国现在的通胀率到底如何?从CPI和PPI数据双双为负来看,表面上似乎根本不必担心通胀的问题。但考虑到货币政策效力的滞后性,央行现在开始酝酿政策调整是绝对必要的。此外,正如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所言,“无论何时何地,通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即便我们抛开国际市场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引起的“输入型通胀”不谈,从国内巨量信贷投放、M2增速和房价飞涨速度来看,通胀其实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就算是全世界通胀远未降临,中国也完全有可能率先进入通胀。
况且,通胀对于美国人而言无非是少开几天车,影响说大不大;而对于中国百姓而言,则是事关猪肉、大米等价格的头等大事。为政者不可不察。(刘涛)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