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火山飘雪 > 正文
替身“张礼礤”现身打了谁的耳光?
www.fjnet.cn 2009-07-30 10:45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网络上盛传的图片“张礼礤”日前现身北京,申明自己并非替身,也不姓张而姓刘。假使这一“现身说法”是真相,那因为一篇帖文《张礼礤,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而引发的杭州“替罪门”事件似乎该告一段落了。“张礼礤”的现身,如一记重重的耳光,让大家立刻清醒了。只是,这一记耳光,不知道打在了谁的脸上。

  部分网友用来证明“替身说”的张礼礤图片原来是从这张照片上截取的。昨天,新浪网友“子健(左)在博客中发出原图。

  这种“现身说法”式的澄清来得太晚但幸好还是来了,如果不再出现“有图有真相”的猛料,那么汹涌的网络民意即将如潮水般退去,但我们却不得不问,为什么真相来得如此之晚,为什么真相还必须由“张礼礤”本人“不堪其扰”后主动站出来澄清?处理网络舆论危机,要切中要害,既然“张礼礤”被视为替身,那么只要找到“张礼礤”,这个谣言不就不攻自破了么?按理说,网络上公布了所谓的替身照片,杭州警方就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张礼礤”,再让“张礼礤”在镜头面前讲几句话,这件事情就顺利平息了。然而,杭州方面似乎并没有做出这样的努力,而让法院单方承受压力。连岳最近在博客里说,“我们的警察,不在抓捕网民,就是在抓捕网民的路上。”虽然言之过激,却让我们不得不问:有跨省抓捕的精力,咋没有跨省找出真相的功夫?不作为和乱作为是不是该受到指责呢。

  不出意外,“张礼礤”现身将为一锅粥的视听和乱局揭开了锅盖,真相即将见天;也将为“穷追猛打”的网络民意泼了一瓢冷水,沸腾即将告止。这似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大家的脸上。

  这一记耳光首先打在了杭州市政府的脸上。没有“70码”,怎么会有“张礼礤”?如果没有有关部门的“70码”言论,杭州市政府不会如此被动,事件也不会闹到今天。这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公信力缺乏后的局面失控。公信力是无比强大的,它不仅可以让谣言失去市场也足以平息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风暴;公信力又是极其弱小的,当他被拿出来忽悠群众时,它就失去了民意而让谣言赢得了市场。从“70码”到“张礼礤”,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一记耳光也打在了“富二代”的脸上,拥有正当的财富并不是错,但若要以傲慢的姿态蔑视一切,不仅让人“怒发冲冠”、“千夫所指”而且会受到痛打“落水狗”般的待遇。即便你哐啷入狱,也不会让你有片刻的安宁。这是某些富豪们应该领到的一个深刻的教训。

  这一记耳光显然也打在了广大网民的脸上。膨胀的“仇富”、“仇官”心态以及人肉收索的滥用,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网络的舆论监督力量已不容忽视,但发力不当,不仅会制造不必要的社会负效应而浪费社会成本也会对司法的公正造成伤害,“舆论审判”即是典型例子。我们应该倡导理性的参与和监督并最终与政府良性互动,促成政府重拾公信力、爱护公信力并施以良政,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拿“替罪门”这件事来说,假使“别有用心”的人存在,我们的网民是否具备鉴别的能力?是否会想到这是一个谣言并揭穿它?如果没有,那么被别人牵着鼻子进一步混淆视听又是“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的合理表现么? (火山飘雪)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