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讲道理”与“软实力”
www.fjnet.cn 2009-08-05 08: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费孝通在社会学名著《乡土中国》里说过,中国人特点之一是不爱打官司。张艺谋在电影《秋菊打官司》里,进一步把这种特点形象化了:秋菊的男人被打残了,秋菊到处讨说法——注意,她不是要借助司法体系,在法律框架之内解决问题,而是要在道德领域内有个说法,证明俺没错,俺有理。

  直到今天这个信息社会,“非讼”的特点也没有消失,中国人还是特别爱“讲道理”。网络发达起来,很多非常具体的事情,瞬间就可以被放大,一下子被推到公众的眼前。有人形象地说,这是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发布者和评论者。其实网络评论的根据,主要还是约定俗成的道德、道理。“笔墨官司”不是真上法院打“官司”,而是在道理上要讨论一番是非。

  最近一位年轻市长出了名。这位“80后”年轻人几年间连续升迁,刚刚执掌百里之邑,却引来一片质疑声音。批评者从道德上提出来两条:一是毕业论文抄袭问题,涉及是否“诚信”;一是“打伞门”,年轻市长下乡,有陪同人员撑伞,涉及是否“官僚习气”太重。

  但是,更重要的问题并不在这里。干部年轻化本来是大部分国人乐见之事,当事人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还投身基层建设,这也是好事,为什么引起了那么多人的质疑?这是现象后的真问题,说明公众对这次“破格提拔”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想象,也说明人们对政府提高信息透明度仍然存在很大的期待。

  “阳光政府”、“阳光行政”,这是一种对政府理想状态的形象化表述,意味着各级政府在办事、用人之际,不仅要禁得起党纪国法的考量,而且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理解。政府办公不是搞文学创作,千万别留下太多“想象的空间”,因为这样必然造成“疑惑”与“不信任”情绪的蔓延。

  “年轻市长”事件被放大后,网上各种各样的猜想和道理都出来了。那么有关部门是不是也应该亮出自己的道理来说一说?在众声喧嚣的年代里,能讲道理,就有软实力,不讲道理就没了软实力。老百姓说话,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不讲道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服了软,不能讲,讲不出;一种是耍了横,就不讲,看你怎么办?这两种情况都无法解决问题。

  从根本上说,人民政府的道理和人民群众的道理是一个道理。古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什么意思?批判那种“唯力量论”者,不要以为靠武力和权力就可以搞定一切,还得让老百姓认同你的道理,你才能真的去做经济天下的大事情。今人喜欢强调“软实力”,什么是软实力?绝不仅仅是机器猫、变形金刚或者美国电影、韩国连续剧,最重要的是国家有没有一种创造认同的能力,足以让“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

  讲好自己的道理,形成强大的认同,关键是从小处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软实力”也好,“阳光政府”也好,光说没有用,都要靠一点一滴去积累。(杨凯)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