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国是论 > 正文
工资是被增长 更是代增长
www.fjnet.cn 2009-08-11 17:17  黎明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继“被小康”、“被就业”等新词流行之后,近日,“被增长”一词又流行开来。起因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统计,上面说是“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638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增长8.1%,远超上半年7.1%的经济增速”。如果此情属实,则意味着居民收入首次赶上GDP增速。大家对此很认真,于是在网上开展了“晒工资”活动。晒来晒去,网民得出个“工资没涨”的结论,说大家的收入“被增长”了。

这样的舆论,因其有着类似“普查数据”和“大规模民调”的佐证,8月7日的《新京报》报道了统计局的应对动作:8月6日,统计局表示,“被增长”是一种误解,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较快上涨是工资总体增长过快的原因之一。同时,统计局承认工资统计范围过窄,存在缺陷。全国约3亿城镇就业人口,工资统计仅涵盖约1.3亿。

网民自发“晒工资”,信度、效度都很好,大家的“直感”是符合客观情况的,统计局的回应实际上承认了这一点。统计局还承认,职工工资增幅九年来最低,大部分居民的工资确实没涨,但平均工资涨了也是实情,只不过,许多人没参与形成平均工资的过程,大部分劳动者没对平均工资上涨“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认为,国家统计局这次针对网民质疑所做的回应,态度比较坦诚,并且所引用资料基本合乎实情,除了“‘被增长’是一种误解”此一说和自家诠释自相矛盾外,所说的其他道理还是符合逻辑的。

统计局的说法反而证实了“被增长”一说踏踏实实,还揭示了“被增长”的主要原因其实是“代增长”———由于“政策因素”,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增幅快于企业,把名义上包括全体的平均工资给“代表”上去了。

“代增长”说明存在着比“被增长”更不容忽视的现实。在金融危机的经济寒冬中,“机关事业”群体尤其是公仆们的经济形势不冷反热,撇开被服务的劳动大军自行代表“增薪方向”,同时使居民享受“名义增收”的待遇。再就是,从这些资料看,拉动经济和内需的作为作用有限,还没让该扶持的群体得到有效扶持,至于是否进一步扩大了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这个问题也应该提出与探讨。

“工资统计范围过窄”就会提高平均工资,这种“正常现象”其实应该令人震惊。

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就平均工资上涨原因说道,“在金融危机中,处于工资低端的岗位和企业减少,而处于工资高端的岗位和企业变化较小”。如此说来,破产和运转困难的企业越多,我们就越能统计出高水平的平均工资来;金融危机越严重,失业人口越多,统计数据反而更能证明“形势一片大好”。这,难道不是一种社会隐患吗?(作者系专栏作者)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