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国是论 > 正文
www.fjnet.cn 2009-08-13 08:11  郭兵 来源:福建日报网    我来说两句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不见了,保留的仅《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篇。一老师坦言,“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有人认为,鲁迅文章生涩难懂,与现代学生有“时代隔膜”。(8月12日《成都商报》)

鲁迅先生的作品 “失宠”,同当前日益浮躁的社会背景不无关系。

鲁迅先生的作品,既犀利、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语言风格,更饱含着烈火燃烧般的情感,沉重深刻的理性思维,这些都需要坐在“冷”板凳上“沉”下心去才能体味。但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外界的巨大变化,使很多人的心态也越来越浮躁,很难再坐下来对一些东西深入“研读”。难得抽出一点学习的时间时,各种各样的“碎读”日渐成为当代社会的阅读常态。

我们浏览报刊特别是在网上阅读时,往往毫无耐心,即不断地点击浏览,反复不停地转换与链接,直至失去专注与沉思的能力,失去对一个悠长时段中复杂事相做深入探究和自由心证的冲动。“碎读”后我们能够留下的,只是零碎的片断,以及习惯于这些片断的思维与记忆。这种浮躁的阅读方式,正在使人们失去阅读经典的能力,从而也再难体会到“品质阅读”的韵味,更遑论从中启迪思想、汲取力量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思想、深刻、凝练见长的鲁迅作品遭遇 “失宠”,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