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国是论 > 正文
地方政府GDP注水是个什么问题
www.fjnet.cn 2009-08-13 11:20  晏扬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今年上半年,地方GDP之和高出全国核算数据约1.4万亿元,多出9.9%。山西是唯一GDP呈负增长省份,除山西、浙江、广东、上海等7个省份外,其他省份的GDP增长率均高于7.1%,14个省份的GDP数据增长超过10%,最高的天津、内蒙古的GDP数据增长16.2%。对此,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在8月12日《人民日报》上撰文表示,“不排除少数地区高估GDP数据的可能”。许多专家认为,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政绩是问题的根源,并建议淡化GDP考核,增加就业、物价等民生指标。(《新京报》8月12日)

地方GDP数据之和高出全国数据9.9%是个什么概念?按照全国的数据,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1%,若在此基础上再增加9.9%,这个数字放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无异于天方夜谭。

诚然,地方GDP数据之和高出全国数据有很多因素,包括重复统计的因素,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的因素等,但最大的因素恐怕是一些地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实际上,不管有多少因素,只要我们认定 7.1%这个数据是准确的,那么高出的 9.9%便都是注水GDP——— 不管是有意注水还是无意注水。

GDP注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也并非新鲜事。而一谈到GDP注水,人们就习惯性认为这是GDP考核惹的祸,要淡化GDP考核。笔者赞同淡化GDP考核,但反对将GDP考核作为GDP注水的借口——— GDP考核确实会导致一些官员片面追求GDP,但即便“片面追求”也应体现在大干快上上,而不能体现在数字造假上。实际上,即使我们不用GDP,而是改用就业率等民生指标来考核官员,情况又会如何,难道就业率就不可以造假吗?看看一些学校创造的新名词“被就业”,你就能发现就业率其实更容易造假。不管拿什么指标来考核官员,一些官员都可能在该项指标上弄虚作假。所以,弄虚作假与指标是否合理关系不大,与监督机制和官员的政治道德关系巨大。GDP考核不是弄虚作假的借口,更不是GDP注水的遮羞布。一些官员的诚信问题不解决,弄虚作假的习惯不纠正,造假成本过低的现实不改变,任何考核指标都会变得扭曲。

如何杜绝一些官员在GDP数据上弄虚作假?很简单,无非是监督、监管、批评、究责。统计造假是一种违法行为,如何惩处《统计法》上都有明确规定。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也没有听说过哪位官员因数字造假被究责。事实上,地方GDP之和高于国家核算数据问题由来已久,2004年高出19.3%,2008年高出8.8%。人人都知道其中有弄虚作假的问题,但吊诡的是这个问题年年不了了之,没有人纠正,没有人追查,没有人为此负责,公众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审丑疲劳”,政府公信力在这种疲劳感中一点点被消解。

目前,统计数字注水的最大危害也许并不是误导决策者,而是侵蚀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今年上半年 1.4万亿注水GDP不该是一笔糊涂账,其中有多少是重复统计造成的,有多少是使用的基础资料不一致造成的,又有多少是弄虚作假造成的,有关方面需要通过调查核实,给公众一个明白的交代。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