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千刀万剐李敖,羽戈不如亲自操练
www.fjnet.cn 2009-08-14 08:28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做人难,做名人更难,做符合别人要求的名人就更更难——这话用在羽戈对李敖的评价上,还真靠谱。

  《南方人物周刊》李敖专访的标题是《口诛笔伐六十年》。这标题不仅够概括,而且够前瞻。这不,杂志墨香犹在,羽戈先生的“笔伐”就来了。

  羽戈先生文章的标题是《从斗士到小丑千刀万剐说李敖》。不好说“杀气腾腾”,毕竟“千刀万剐”这话也是李敖自己说的。李敖自己不在乎,别人操什么心呢?

  可是,评价一个人,即便做不到平和宽厚,起码要中立客观。诛心之论、意图伦理、一棒子打死,那是另一个时代的文风。而那种文风所代表的社会形态,不正是羽戈所反对的吗?可惜,羽戈这篇文章里却有不少这样的文字,让整篇文章读来戾气大增。

  “努力挽救自己,却力不从心”,“不是不想开辟以他命名的新时代,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只好假戏真唱去迎合潮流“,如此武断地测度他人内心意图也就罢了,“寿多则辱”(近于“老而不死”的另一表达)、“倒行逆施”……这样的词汇用在一个74岁的老人头上,也实在太刺耳了一些。

  就不说什么“历史的苍茫”了吧。只说一个74岁的老人,一生颠沛动荡,临到老来,对世事人情有些非主流见解,想法和早年相比有些改变,稀奇么?就算更离谱些,说老来看破红尘,当初那些为之付出许多的事情,未必值得——假如李敖这么讲,我也不会奇怪。

  李敖说的那些话,你可以狠狠贬低——假若你能断定他确实口是心非,做“歌德党人”。但是,又凭什么说那些观点,不是反讽,抑或是李敖内心真实的结论呢?

  说来说去,还不就是李敖四年前回大陆,“金刚怒目”转作“菩萨低眉”么?李敖没按别人的“讲稿”说话,既没按官方希望的,也没按照一些“非官方人士”希望的。为此忿忿的人多了去了——很明显,他们自认比李敖更明白什么当讲不当讲。也自然,他们期望李敖说的一切道理,他们自己其实早就清楚。他们只是候在那里等李敖再说一遍。我没太明白,您都懂了,干嘛要人家再说一遍才高兴呢,追星吗?

  于是,“他的精神已经追随不上他所经受的苦难与所企望承载的使命。”什么使命?谁交给他的使命呢?“这和我们对斗士的传统印象存有何其大的歧异:悲怆、流血、苦行僧、剑拔弩张、牺牲主义。这些词汇可能适用于某一时刻的他们,纵观之下却格格不入。”

  哪个人生来就要把“斗士”当成天职?谁又有义务按照别人预期的理想模式规划人生,按照别人提供的脚本念台词?自由主义的李敖若这么做了,那倒真是“倒行逆施”。而想给他提供脚本的人,又和当初压制李敖的力量,隔了多远呢?也许,真的是“不幸即在于,他生活在了这样一个畸变的时代。尽管享有民国的遗韵,政治专制主义却强烈压迫了他的心胸”。

  肝火大盛之下,连“有钱”也成了污点,还顺便牵扯上了韩寒。其中的荒唐一眼即明,不必更多解释。希望李敖要敢干、舍生取义而且清贫——对不起,您说的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共产党人方志敏吧?而李敖,据我所知,从没“潜伏”过。

  最本质的莫过于“牺牲主义”的提法。这表明了是指望别人出头,自己在旁边看热闹,最不济也能偷着乐一声。假使方便,成为笑话里那个把“英雄”踢下鳄鱼池的人,也很顺当。问题倒还不在于对李敖这个人讲“牺牲”有多滑稽,而是——要真觉得牺牲是英雄的胎记,您干嘛不先下手践行之呢?李敖说“自由主义是‘反求诸己’,第二个,才是要‘求诸人’”,才四年,就全忘光了?“严于责人”却未必用同样的要求来对自己,这也算双重标准。鲁迅在《三月的租界》里怎么说的来着?“有人在上海的租界上冷冷的说道——‘田军不该早早地从东北回来!’”狄克先生的腔调,倒是和对李敖的申斥很合拍。

  不过我估计,李敖对这文章也不会动气。他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么“棍扫一大片”地批判过的。不过那还是差不多半个世纪前的事情了,说青年没有进化,也真不离谱。

  最后补充一句,对“小丑”这个提法,我倒觉得蛮贴切的,尽管未必是羽戈的本意。我不知道羽戈先生心里,存在着怎样一个“纯粹”的斗士形象,不过《V字仇杀队》里那个煽动”不明真相”市民的怪才,也正是一个小丑+斗士。这两个角色放在一起其实很和谐,我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宋金波)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