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发布《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进行对比,发现都是“千元档”,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笔者认为,如果真要简单类比,至少不可忽视这样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同样受制于人力市场供求关系。近期出现的“民工荒”,民工紧缺的广东、温州地区,农民工工资普遍上扬,西部地区紧俏的建筑工工资也有达到5000元左右。随着独生子女在农民工劳动力供应量减弱,这种“民工荒”可能令许多地方农民工供给呈现持续紧俏状态。而大学生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供给上,因为高校无序扩招、公务员高薪导向、户籍管理城乡二元化,社会青年价值取向于读书就业谋生,社会总体人力资源分配出现倾斜,大学生在相当长时期内将会供过于求。劳动力作为商品,无法逃脱“物稀为贵”的规律。何况,在有些省市对应届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加以控制,大学生实习就业、零工资就业成为不得而为之的选择。
因为高等教育功利化,学历贬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国家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提高全民族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现在,问题出在某些高校成为只为赚钱、滥发文凭的“学历市场”。学历与学费之间出现两极分化,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少,付出的学费越来越高。不要说低学历、低学位的高校毕业生,即使高学历、高学位的毕业生,也存在用家庭巨资换取掺水学历、学位的现象。正因为文凭与水平之间的反差,社会用人单位特别是招聘实用人才,更倾向于具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低学历、低学位人才。为何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校生,反而比高校生吃香,就是社会务实性的反映。
只从静态,忽视长远发展,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20来岁的娃娃大学生,从走出家门——走进校门——再跨进国家机关门,虽然起步工资处于“千元档”,但是他们岗位稳定、工资稳定、环境优越、前景看好。工资升级一旦启动,幅度大,频率高,而且是月月红的铁工资,你见过公务员跳楼付薪的吗?但是,20来岁的青年农民工,可能是转战南北、多年工龄的熟练工,他们可能经常受到岗位危机威胁,劳动强度超极限,劳动时间超规定,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相违背,有些企业主不为工人办保险、恶意欠薪,许多农民工是在后顾之忧中度过的。
因此,中国社科院不加具体分析地把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与青年农民工比工资类比,纯属是一个伪命题,它只会助长吃够十年寒窗苦的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不健康心态,同时会引起为他们就学付出血汗的父母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才能揭示社会、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孙金栋)
(责编:刘宝琴)
- 2009-09-11不要总把大学生和农民工对立起来
- 2008-10-27别误读大学生竞聘“农民工”招聘会
- 2008-03-26或者大学生,或者农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