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否认3.5亿彩票大奖作假,称中奖号系机选号码。面对外界对河南彩民独中3.5亿元可能作假的质疑,河南省福彩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此次巨奖产生的细节。河南福彩中心电脑彩票科科长称,开奖真实有效,中间不可能作假。同时,投注站店主表示中奖号码系一注机选号码,不可能存在造假。以上通报内容不到30分钟 ,便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该新闻发布会没有记者提问的程序。
面对社会上沸沸扬扬的质疑之声,河南省福彩中心专门为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可是,新闻发布会却只是相关官员在唱“独角戏”,并未安排记者提问环节,且不到30分钟就草草收场。这不由得令人想起武汉的那场号称“史上最牛”的经适房六连号新闻发布会——当时也未设置记者提问环节,发布会仅持续约55秒钟。窃以为,如此语焉不详的新闻发布会,不仅无助于消弭公众疑虑,反倒会让人产生新的疑问。
近年来,中国彩票屡屡引起社会质疑。又怎能让公众不质疑呢?以此次3.5亿彩票大奖为例,如此蹊跷的投注方式竟能揽得如此大奖,确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而关于中奖者的一些传说也开始风行网络,更是为这一大奖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最“诡异”的一个传说是:半月前就有人在百度贴吧发帖预言要中3亿元,而该“神帖”发布者的IP地址为河南郑州市。发帖者在河南,中奖者也在河南,这巧合加重了网友的质疑。“忒假了吧,楼主的IP就是河南郑州的,不会就是安排好中奖那位吧?”还有人表示,只有穿越时空才可能做出如此惊人的预言……连“穿越时空”都整出来了,“神仙”和“外星人”说不定很快就要闪亮登场了。这中国的彩票业,已经大踏步走上“装神弄鬼”的“灵异化”道路啦。
所谓的“穿越时空”之类,当然是无稽之谈。但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公益事业的中国彩票,为何却开始“装神弄鬼”了呢?到底谁是中国彩票日益“灵异化”的幕后推手?有人说,是彩票管理部门的不公开、不透明的强横态度,有人甚至将其归结到当前社会存在的“信任危机”上。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现行的彩票管理法规上。
我国《彩票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彩票发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彩票代销者以及其他因职务或者业务便利知悉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的人员,应当对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予以保密。”很显然,这样的规定是出于对中奖者隐私和安全的保护,有其必要性。但同时,这也为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供了“暗箱操作”的法律依据——想让我公布信息、公开透明?没门!不让你瞎提问,你就老老实实闭嘴。彩票管理部门挟法自矜,公众也只好徒唤奈何。
实际上,彩票业属于公益福利事业,彩票资金的去向和用途理应做到公开、透明。不公布中奖者的相关信息,显然是不尊重公众对彩票兑奖的知情权,更不利于公众监督。隐私权和知情权之争,成了困扰中国彩票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一边是中奖者的隐私权,一边是公众的知情权,两者都很重要,究竟孰轻孰重?《彩票管理条例》的制订者们反复权衡之下,把天平倾向了前者。我认为这样有其道理,毕竟中奖者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但同时应当明确的一点是,《彩票管理条例》作出的相关规定,完全是出于对中奖者隐私的保护,而并不能成为彩票相关部门回避监督的借口。这样的规定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就不能公布哪怕一丁点中奖者的信息——给不了公众“完全的知情权”,给“部分知情权”是可以实现的。比如一些地方福彩中心公布中奖彩票甚至税单的做法,就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
怎样才能既保护中奖者的隐私,又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哪怕是一定限度上的)?这是一个亟需法律界人士进行探讨和明确的问题。否则,公众从权威部门那里得不到真相,就只好“胡思乱想”,这“彩票故事”可不就一天比一天离奇、一天比一天“灵异”了吗。长此以往,损害的只能是彩票业自身的声誉和利益。只有真正实现了彩票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彩票的公信力方能得到提升,彩票业才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 2009-10-103.59亿彩票巨奖怎么花 存银行1年得利息645万
- 2009-10-10官方否认3.6亿彩票大奖作假 系机选号码
- 2009-10-06
中国前8个月累计销售彩票逾846亿元
- 2009-10-051至8月福建发行彩票比上年同期增长19.17%
- 2009-09-24乡干部沉迷彩票诈骗254万 逃亡路上还不忘买彩票
- 2009-09-24建“彩票预测网站” 少年骗得会费3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