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大学的大门可以为“偏才怪才”敞开
www.fjnet.cn 2009-10-18 08:35  吴敏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偏才、怪才不仅可以破格录取读川大,还可以有专门的导师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学习方案。继在本科毕业论文上动刀改革后,昨日,四川大学又出台一系列措施,改革原有的本科培养机制,增加了不少激活学生个性特长的环节。根据《四川大学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案》,为充分发挥和挖掘具有特殊兴趣和特殊专长学生(以下简称“双特生”)的潜能,特对“双特生”的培养作了详细要求和规划。为此,川大还将设立“双特生”培养专项基金,首批投入500万元。所有选拔和准备工作也将于今年开始,这意味着,2010年高考中就可能有学生因为某种特殊才能而被川大破格录取了。(《成都晚报》2009年10月17日)

奇才,亦作“奇材”。才能非常之人;才能出众之人,“奇材,非常之材。”这说明奇才就是拥有一技之长或者说如果经过系统的培养就会成大气候的人。四川大学钟情奇才怪才,并将厚爱他们,就是看中奇才们的“非常之材”。对此四川大学已经预先料想会有人咬文嚼字,钻政策的空子,所以还特意对这几个名词做出了解释和规定。

对这些“奇才”、“偏才”和“怪才”,四川大学给予了一个新名词定义——“双特生”。在16日出炉的《实施办法》第一条中,对“双特生”这样认定: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或者在某一学科领域开始崭露头角或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或者对一些冷僻、人才稀缺的学科领域有一定程度的深入了解、有一定的独到见解的“奇才”、“偏才”和“怪才”。

说到奇才怪才,就会令人想到钱钟书、韩寒、蒋方舟、张亚超、金涛等这些有才人。他们中有文学大家,有文学青年,有争议颇多的美少女作家,有围棋神童,有见义勇为好少年……角色纷繁多样。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偏科严重,一开始他们都被教育壁垒阻挡,可最终他们还是被大学破格录取了,拿到了进入大学的入场券,后来在自己的领域都各有突出贡献或杰出成就。他们是庆幸的,因为他们被伯乐发现了,他们的“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幸运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不幸的人却有各自的不行。笔者认识一个教授,是从事中国地方戏曲研究的,可以说在这方面来说算得上是一个专家,但是有一件事一直困惑着他,他已经连续三年报考博士,可是一一落榜,原因是英语不好。更为遗憾的是,通过这三次的奋斗后没有成功,他发誓再也不考了。这事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是笔者对此十分的痛心,为什么一个搞中国地方戏曲研究的人非得通过英语考试。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教授在某一方面是非常出色的“奇才”,但是就是因为有某些人为设置但又很机械化的门槛摆着面前,导致最后的这种结果,这事何等的悲哀!

四川大学招生奇才怪才,并成立专门的基金会,透露出一个信息:大学之门可以为这些奇才怪才敞开,无论这些奇才怪才的能力是天生就有还是后天锻造的,都是值得去培养提升的。这是一种公平的竞争原则,我们也需要这些人发挥自己的独特才能,奉献于社会。

有人说,国外一些名校,比如哈佛、耶鲁录取学生最看重的还是综合素质。学生中学时的成绩、参加各项活动的表现、特长、教师的推荐信等都是大学录取可参考的因素。世界一流名校同样不会把精力放在吸收“怪才”身上,“偏才”不是他们的选择方向。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不错大学教育贵在“大”字,但在大而全的正常渠道下,依然可以开辟一条供奇才偏才的培养之路,人尽其才。

邓小平同志就曾明确指出: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抢占制高点。可是什么是人才呢?能读书写字?能背会念?都不是,这些只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基本能力罢了,是所谓的“通才”。目前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属于这一类型的,真正在某一方面特别出众的人才不是很多。四川大学将破格录取偏才怪才,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举措,这块试验田是可以并值得去开垦和耕种的,我们坚信今后必将有丰硕的果实作为回馈。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