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理普京近日说,房价上涨过快远超出了民众的购买能力,政府应在房地产建筑业发挥更大作用,以让普通俄罗斯人能买到便宜住宅。“政府现在是住房市场的主角,这意味着政府能在影响价格和供应等方面表现更积极,能刺激经济房和单体住宅等发展。”(8月20日新京报)
受益于油气等能源产品的景气周期,俄罗斯经济在前几年一直呈稳升上升状态。与此同时,国内民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亦获得较大幅度提升:据俄罗斯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度数据,相比2001年,莫斯科人的平均月工资上涨了3倍,而同期物价上涨幅度则不到1倍。另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1——5月俄罗斯全国平均月收入为16979.8卢布,较去年同期增长12.5%。可以看到,俄罗斯民众是普遍受惠于此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当然,由于一些历史遗留及深层次经济结构问题,俄罗斯政府及民众依然面临着一些老大难课题,比如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以莫斯科为代表的城市房价高企等问题。任职俄罗斯总理以来,无论是在宏观经济领域,还是涉及民生的诸多基础性公共领域,普京除了展示他一以贯之的犀利“铁腕”领导风格,另一个明显施政姿态变化则是,离底层民生民意靠得更近了。
这绝不仅是一时权宜迎合公众的政治姿态,以此次旗帜鲜明地要求政府平抑房价为例,除了立场分明、措词强硬的决策方向宣示,普京还极罕见地直接亮出了自己的价格调控“底牌”:适合大众居住的经济型住房(莫斯科地区)每平方米价格不应超过3万卢布(约合950美元),而房价应该至少让40%的民众能够负担得起。一国政府首脑直接对某城市的房价标准亮牌喊话,这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几乎是不可想象和无法理解的:一国政府首脑有必要如此“事无巨细”吗?如此不给自己、同时也不给地方政府留情面留余地的明白宣示是否多少欠缺点“政治理性”、“政治智慧”?它是否还有行政长官意志对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过度“干预”之嫌?在谨守套路格局的政治家看来,普京的从政施政表现或许并非完美无瑕,但问题是,在俄罗斯这样一个有着特殊政治历史传统、经济体制和结构性问题甚为复杂微妙,而民生民意诉求又是如此强烈充沛的现实背景下,普京的施政路径、经济政策主攻方向之果断抉择,难道不是基于起码的政治责任伦理与政治良知吗?在一个襟怀民意的政治家的责任版图上,有什么比事关民众基础性生活品质改善的民生诉求更具价值权重?在高企得让民生不得不仰视的生存、生活成本压力面前,施政者呼应民意的鲜明、决绝姿态,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纠校效果。
与普京要求政府平抑房价遥相呼应,莫斯科市政府相关人士表示,由于可供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市政府将遏制土地商业开发的幅度,转而鼓励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预计莫斯科2010年将建成10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其中73万平米专供政府支持的经济型住房项目。对于莫斯科民众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莫大的福音。不论关于民生的城市故梦曾是多么负重和不堪,庆幸的是,地方行政当局终于也认识到了真正的责任天职所系,一味执迷于土地商业开发、土地财政、经济“钱”景的纯经营式城市之路,无异于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注定将是一条迷途和不归路。土地也好,城市也罢,金融、经济功能只是它的工具化衍生品,其真正的“灵魂”依归,却是宜居、乐生、诗意栖居式的民本价值公共呈现。
华美、庞大却让民生喘息的楼市异象、城市“迷局”,显然不是城市发展的意义终局。城市建设发展的终极意义是什么?除了似乎是双刃剑的经济价值体现,人本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绿色价值信条是否尤应被优先考量?铁腕的普京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及时表达了自己应该表达的立场;莫斯科市政府终亦识得大体,迅速承揽了自己理应承揽的责任义务。而这,能让同样受困于楼市“诡局”、城市发展迷局的我们,有所启示、有所收获吗?
- 2009-06-09普京写专栏,拉近政治与平民的距离
- 2009-04-09你知道普京私有住房面积有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