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大跃进”,人们就会想起大炼钢铁,亩产万斤以及人民公社。其实,那只是“大跃进”的一个方面,在文化和教育上,也有“大跃进”。教育是社社办大学,搞把西瓜嫁接在芝麻上的科学研究,大学则大学生超过教授,一天产出多少个爱因斯坦。而文化上的“跃进”,是大爷大妈都扫盲,一夜识3000个字,成年人在一年之内,达到中专水平。进一步则是一个生产队每年创作多少首诗歌,产生多少个李白,写出多少部小说,涌现多少个鲁郭茅巴。别说人家吹牛,就当时而论,还真有指标,也堆出不少“作品”,有的还出版了,比如《红旗歌谣》。原来以为这种事仅仅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疯狂,过去了,就不会有人再来。显然,我是太幼稚了。
昨日《华商报》报道称,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市文明办和社科院联合组织了个课题组,专门研究了国际化大都市的人文素质培养问题,现在培养标准出来了,其中一项是,到2015年西安的一半市民要能认500个繁体字,会说900句英语,“既要诵读唐诗宋词,也要诵读歌德、普希金,要弘扬西安伟大的城市精神”。
还好,这个指标还仅仅是让西安市民弘扬伟大的城市精神,诵读这些中外名著,没有像“大跃进”时期那样,非要出产若干个李白、杜甫、苏东坡,外加歌德普希金。但到2015年总共不过5年,一半人要识500个繁体字,说900句英语,任务也够繁重的了。怎么实现呢?课题给我们的回答是培训外加活动,各层次的培训,各种各样的活动,也就是说,在整个西安开展学外语和繁体字的群众运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唐诗宋词,一看都是繁体字写的,人人都疯疯魔魔地念英语,人手一册英语900句。不达标怎么办?课题没有明说,但后面的事估计归政府强力部门了,总结以前运动达标的经验,反正一个字:罚。只要罚的力度足够大,目标即使不能完全实现,多少也是可能改善西安人繁体字和英语的认识程度的。
可是,我们要问,凭什么呀?我一个西安市民,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生于斯,长于斯,一个繁体字不识,一句英语不说,怎么啦?我一个杀猪卖肉的,做贾二汤包,做肉夹馍,一句英语不会说,不一样做生意吗?自己乐意学是一回事,不学,强迫学,凭什么?纽约是不是国际化大都市?那里的市政府,什么时候让市民学过西班牙语,学过日语和汉语?巴黎是不是国际化大都市?那里的市民不仅不学英语,会了也不说。同样作为文明古都的雅典和罗马,也没听说市政府鼓励市民学古希腊语和拉丁语。
西安的这个课题,据说是借鉴了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的经验(看来没少花钱满世界走),可是,这些馊点子是哪里来的呢?肯定没有国际化大都市这么干过,如果有哪一个城市的市政府的人哪怕提了一句,恐怕人们都会觉得他不是吃错了药,就是脑子进水了,多半会善良地建议他去精神病院检查。其实,这个点子,是来自咱自家的仓库。说白了,是跟当年“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学的。
都说以后再也不搞运动了,但是运动一直都在搞。眼下的所谓国际化大都市,就是其中之一,别说西安了,但凡是个地级市,就有野心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建摩天楼、大广场、宽马路,把四乡的大树都搬来,四边的水都引来,各个城市都建成了一个模样,怎么看都像纽约。这也就罢了,谁让人家有权呢?现在又运动到市民头上,可怜的西安市民,对自己城市的建设,毫无发言权也就算了,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好端端的非要学什么繁体字、学英语。从前借政治的名义管到百姓的炕头上,现在借建设的名义依旧这样管,都设指标,搞强制。说到底,对那根管人的鞭子,该反思了。
- 2010-01-19“国际化”的海南不欢迎高房价
- 2010-01-17穿上“国际”马甲,就国际化了吗?
- 2010-01-03面目可疑的大学“国际化”
- 2009-05-13金融中心建设倒逼A股国际化
- 2009-03-13欧洲议会通过涉藏决议 欲使涉藏问题国际化
- 2008-04-28183个城市欲建“国际化大都市”纯属胡闹
- 2008-03-18A股大调整真相:国际化途中的“阵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