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记者刁难”的虚拟与现实
www.fjnet.cn 2010-08-16 10:11  曹林 来源:四川在线    我来说两句

北京警方近日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中,首次正式邀请媒体记者出席,并根据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现场模拟发布会,“刁难”发言人。记者可以不必拘泥于警方设置的问题而自由发问,模拟突发事件现场的混乱场面,考验发言人应变能力。(8月14日《京华时报》)

这样的模拟思维,对高考是可以的,因为高考本就是一场应试,这些应试的题目多是可以模拟的。可新闻发言就不一样了,新闻发言人所面对的新闻发布会场景,并不是抽象和应试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这种现实,是很难模拟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模拟记者刁难的场景,确实能测试受训者的应变能力。可是,一个应变能力再强的人,当他到了现实那“不允许记者刁难”的新闻发布语境中时,他会发现“应变能力”是多余的,记者太好对付了。除了字正腔圆和形象端正,新闻发言人实在不是一个需要多少技术含量的岗位。

看看北京警方在这场培训考试中设置的“记者刁难场景”怎么个刁难法:记者可以不必拘泥于警方设置的问题而自由发问,场面极其混乱,记者不时抛出一个个极有难度的“炸弹”,对新闻发言人进行轮番轰炸……唉呀,不知道警方是模拟的哪里的新闻发布会,现实中,我们能经常见到这样火药味很浓的新闻发布会吗?现实中,记者能拥有这种可以自由发问、自由刁难的机会吗?

现实中更多的新闻发布会,差不多已经设置好了议题,对记者打好了招呼,哪些话题可以问,哪些不可以问,哪些是敏感话题,哪些是无可奉告的。经常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一般都会听招呼心领神会。主持人也会参会的记者有大体的熟悉,知道哪些记者会提什么问题,只会让那些不会提刁钻问题的记者提问题,甚至不会让那些“有关部门不欢迎的媒体和记者”进入新闻发布会场。还有的新闻发布根本就是安排好的,哪个记者问什么问题,哪些媒体会有提问机会,都有潜规则。比如,前几天卫生部的一个新闻发言就比较有意思,是关于近期圣元奶粉涉嫌致女童性早熟新闻的。发布会期间,最先报道此事的某媒体记者提问,说到“圣元牌奶粉”时,突然一改口说“不对,是某奶粉”,引来全场的笑声。回答记者提问时,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一直用的是“某品牌”奶粉——这个细节,就把新闻发布会的潜规则暴露得淋漓尽致。山西疫苗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中,新闻发言力粗暴地打断记者的提问,并质问记者“谁让你问这个问题的”。还有不少地方的新闻发布会中,都可以看到“提问有禁区”和“话题有安排”的影子。

模拟出来的记者刁难场景,说实话,现实中太少太少了。正如高考指挥棒之下是泛滥成灾的应试教育一样。决定着新闻发言人素质的,不是模拟出来的场景,而是现实中的场景。什么样的现实,就会有什么样的新闻发言人。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