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九十年代是房地产开发的第一波,各地挺拔的楼群往往叫做“某某新村”。如今这样一个个的“新村”被贴上“旧城”的标签,成了改造的对象。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云南普洱市中心还有不少老街区,居住条件很差,但普洱市不打算改造它们,偏偏瞄准普洱新城搞旧城改造,说是要“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改造范围包括五大片区,涉及土地500亩,建筑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当部分甚至才建成几年。
不是普洱独一处。这两年,“最短命学校”、“最短命新房”屡屡见诸报端。今年春节前夕,江苏常熟湖滨学校、住宅小区都被列入拆迁范围,要建“休闲商务区”。今年4月,江苏扬州渡江西苑小区和福运苑小区居民获悉,脚下土地已被偷偷挂牌卖掉,使用权被二次出让。两个被改造区域都是建成不足十年。
同样的码头,新船进、旧船走。经济成了码头的搬运工,就是这一出一进的风流。这种“吞吐式”的房地产开发,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某种无法满足的餍足。罗马帝国的鼎盛时代。贵族们吃喝玩乐,山珍海味吃饱后,还想接着爽,但肚子不能容纳了,怎么办呢?就发明一种药,把前期吃的东西全部吐出来,接着再吃再爽,暴殄天物。
当然某些地方这样做不是没有“科学依据”。不久前,某房地产著名专家说,二十年内现有中国城镇住房要拆一半”。 他的研究结论是,建国初期的住房多以战备房、过渡房和简易房为主,如今大半已成棚户区,基本上失去了保留价值;至于1979-1999年期间建设的住房,主要功能是临时脱困,其建筑格局及配套设施也已无法继续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以此看,普洱旧房改造不是无理取闹,不仅让住着“新村”的房主时时恐惧,2000年后的新房奴们也要跟着打了个寒战,不知何时转眼间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虽然英国建筑寿命平均达到132年,我国只有30年。但是普洱速度是,30年太长,只争朝夕。
房子“性早熟”,当然需要催化剂。普洱的催化剂就是,这500亩土地拍卖后,政府可从开发商那里获得30多亿土地出让金。一张桌子多翻几次台,一块地可以多耕种几回,一年两熟不够,普洱要的是一年多熟,一块地才能打出十块地的粮食。
地方赚得盆满钵满,只可怜了这块地上的房主们。新房,没住几年就成旧房,新人被这么折腾之下,转眼也就成了旧人。
- 2010-06-17城中村改造或为户籍改革突破口
- 2010-06-11钟宅改造原则应成为城市化标杆
- 2010-02-10但愿海口“旧城改造被否”不是特例
- 2010-02-09旧村改造出富豪
- 2010-01-28合理补偿:大冲旧村改造的启示
- 2010-01-26对旧村改造出“富翁”,不必太艳羡
- 2010-01-18城市改造请为骑车人留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