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蔬菜自给率”背后的城市发展观
www.fjnet.cn 2010-09-27 09:55  郭之纯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很多城市蔬菜的价格越涨越高,引发了各方关注。最近国务院公布“国七条”,时隔多年再提“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菜价为什么会涨?据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调查,城市的蔬菜自给率急剧下降是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多数大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不足30%,北京仅为10%,自给率最高的上海也不过在50%左右。

蔬菜不能自给,大部分要靠外地供应,价格越涨越高便不难理解了。但是,蔬菜作为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也需要异地长途调运,显然会产生很多相应的问题,比如这势必会增加能源消耗,加大交通压力,形成一定的浪费,有时还会出现短缺以及使蔬菜的品质普遍降低。总的来看,委实弊多利少。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蔬菜异地流通当然难以避免,但显然,长途“旅行”的蔬菜,不应该成为庞大城市人口的主要供应渠道。特别是一些本地可以生产的普通蔬菜,仍然应该主要以自给为宜,即便不讲什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养生理念,使普通的“大路货”蔬菜做到基本自给,至少可以降低多数家庭的生活成本。

城市蔬菜自给率之所以越来越低,据悉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的推进使城郊的菜地急剧减少,如北京市郊的菜地面积已从17万亩缩减至1万亩以下。这种现象映射出多数城市发展模式中的短板,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是一种相当严重的警示。

推进城市化或是有道理的,但城市化不能只讲规划和建筑的美学,而不考虑其对生活、对未来的影响。现在很多城市发展都特别讲究外观的“气派”:面积惟求其大,街道惟求其长,道路惟求其宽,建筑惟求其宏伟。如此背景下,良田被毫不顾惜地大量占用,城市的自我生活保障功能严重退化,对外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多数大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低至30%以下,便是类似状况的缩影。

而这种规划和建筑的“气派”,对生活还有很多负面的影响。曾经有人给北京解决交通拥堵出主意:拆掉那些迫使马路拐弯的大院。想想看,这一主意确实相当有道理。然而,这种情况现在不只在北京有,很多大城市的交通梗塞,都有着相似的重要诱因。再比如,宽阔的马路使得行人通行难度增加,使得在斑马线上也不断发生重大的交通事故;而体积过大的建筑物,改变了局部气候,比如庞大建筑的阴面冬天往往有积冰和骤风,成为行人的安全隐患。

菜田被城市化过多吞噬,或许还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凡菜田均为良田,因为种植蔬菜有较高的水肥要求。而城市扩展的方式定域于良田,正是目前多数城市的共性。但这样的做法,除了当时能降低些成本外,并无什么好处,相反弊端却很明显。

以本人僻居的北方小城为例:此城西去二三十公里便是太行山脉,从城区到山麓,是从半丘陵到半山区的结合地区。此类地形若扩展为城区,本来是极为合适的,可以做到城中有山水,地势有起伏,当然这样成本就比较高。于是,或是财力一时难以承受,城市扩张的方向是平原地区,城郊良田被大量占用。顺便说一句:城区没有西扩,倒是有开发商去丘陵地区建造了别墅,卖价十分高昂;而且,去浅山区购买民居,已渐成市民时尚。

小小菜篮子,关乎大社会。窥城市蔬菜自给率之一斑,便可知当下多数城市发展路径之全豹,进而可知节约型社会建设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