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救助“送水老太”算上当吗
www.fjnet.cn 2010-10-25 08:29  邓海建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七十岁的高老太靠运送桶装水养活身残的儿子和智障的孙子。她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短短三天就收到爱心市民的捐款超10万元。然而她的邻居却称其“骗钱”。对此,其所在的街道办发布情况说明称,高家月收入3000元,基本生活有保障。(10月24日《新京报》)

道德这东西有时是有严重洁癖的:譬如我们送温暖,对象最好要像刚从冰箱里捞出来的;再譬如我们要评选道德模范,最好貌比潘安还要坐怀不乱;譬如我们献爱心,受助者最好家徒四壁还要父母双亡……不然,就有“上当受骗”感。为什么“上当受骗”?因为丧失了道德行为在强烈对比下的优越感——不能享受高处俯视的乐趣,无法体悟建立在病态悯恤情怀之上的感动。

送水老太月入三千,怎么构成的呢?高的儿子、孙子每月低保金共943元;高老太有900多元退休金;再加上老人家给居民运送桶装水也有一笔收入。当然,这“不菲”的收入背后,有个事实不能淡忘:儿子身残,孙子智障。

送水是个体力活,七十高龄的老太太,再加上两个有病的儿孙,即便月入三千,硬说这是一种“基本生活有保障”的生活,在“看病贵、看病难”的现实语境下,稍有生活常识的恐怕都未必会赞同。难得的是“面对居民指责”,献爱心的网友没有止步,他们说的很简单:老太为生活奔波,每天送水是事实,儿孙有病也是事实——那么,帮助弱势群体或激赏乐观的生活态度,远比纠结于家境是贫困还是最贫困更重要。

至于“上当受骗”的说法里,还佐证着一个重要的细节:老人一家和邻居之间的关系不大融洽。潜台词就是:邻里关系都处不好,实在有点愧对公众的爱心。这个口吻似曾相似,是的,它与“低保户不该养狗”等遵循一个逻辑——你被社会救助了,那么,就等于你被施舍了,就该“学乖”,就该做个“良民”,做个感动世界的道德圣人,并以此继续赢得被救助的资本。不然,就算你有个“公民”身份,社会也有权利不理你、不关心你。换言之,公民的基本社会权益被垒出高高的道德门槛。

很多时候,我们只愿意把钱捐给悲惨到极点的人、愿意帮助道德操守没有污点的人,但遗憾的是,生活中需要我们帮助的并不都是圣洁的英雄,而我们的爱心也不可能插上天使的翅膀、飞得单纯而浪漫。就像特雷莎说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我们当然不会做道德的傻子,但过于洁癖的道德行为未必会增加社会的温暖感。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