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公车改革的“方向盘”上应由公众掌握
www.fjnet.cn 2010-11-24 15:45  丁寅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公车改革近20年经历了三次浪潮,却次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国家有意再刮起一次改革浪潮。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方案中涉及到几个方面,包括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电子监控所有公务用车等等。(11月22日《京华时报》)

一年消耗2000亿元,三分之二被私用,“车轮上的腐败”现在备受诟病。全国各地也在争议中频频试水公车改革,但大多以失败告终。改革、受挫,再改革、再受挫的怪圈,已成为这一领域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

这其中的症结就在于,这一改革是针对政府机关和公务员群体的,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却都掌握在他们手中,一个针对自身的改革,很难做到完全摒弃群体的既得利益。而支付公车使用成本的纳税人,却没有任何话语权。这样的“改革”当然难以做到公平公正,而改革的目的,也常常迷失在现实的泥泞里。

纵观目前各地推行的一些公车改革,多以货币化形式进行,也就是给公务员发放高额交通补贴,一些处级干部甚至每月补贴高达3000元,因此被质疑为金钱瓜分盛宴。而在各地总结成6绩,亮出节省开支时,少有详细列表,仅是今年公车消费总数对比去年的总数。这其中,忽略了一个最关键数据的去向:公车消耗中的三分之二不合理支出。改革本应该先把这三分之二水分挤出来,然后再比较改革前后的费用支出是否有节省。而目前各地的算法,是先承认了这三分之二的合法化,再将这部分不合理消耗转付给个人,于是,交通补贴成了公务员众多福利中的又一新品种。如此改革,怎么能让公众满意和认可。

其实,公车改革,并不仅仅是节省财政开支。因为公车浪费的实质,不是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个权力问题,权力滥用在前,资金浪费在后。所以,改革首要解决的,是规范和约束官员手中一些不合理的权力。而对权力的制约,显然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对比目前各地的公车改革,多以相关部门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改革的决策者中,有政府官员,有专家学者,却唯独少了公车背后法理意义上的主人——社会公众。就像一个再好的理发师也需要别人来给他理发,一个再好的医生也不可能给自己动手术,现在各地的公车改革方案却成了“自我游戏”,车改补贴发放标准更成了“自我分食游戏”。本应制约权力的公车改革,只依靠权力自身推进,那效果可想而知。

看看国外对公务车管理的经验。瑞典用电脑帮忙遏制公车私用,车载的“公务”、“私车”按钮,必须按下一个汽车才能启动;博茨瓦纳的公务车车牌为“红底白字”,以与民用车区分,使用的是另类粉红色汽油,休息日提供这种汽油的加油站都休息,公务车无法加油,连总统也不例外;韩国首都首尔就4辆“官车”,市长一辆,三位副市长各一辆,在完成一天公务后,“官车”必须返回市政府并登记就位。相比现在一些地方推行的纷繁复杂的货币化车改方案,这些政策是不是简单易行得多,而这些政策的方向无一不是以制约权力来减少公车的使用,并最大程度发挥民众的监督和参与功能。正因此,意大利锡耶纳市市长布赞卡,因为用公车到码头接了一趟妻子,而被判刑半年。

公车改革势在必行,也是民心所向。但改革不能仅是官智的孤军奋战,而应该是与民意民智的良性互动。唯有改革的“方向盘”上站满了公众,改革才能获得最大的推动力,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