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学术与行政的媾和,还会分娩出多少李连生?
www.fjnet.cn 2011-02-28 07:25  舒广金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6名老教授,岁数加在一起超过400岁,历经三年,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股“牛劲”,把一名在校内叱咤风云的“长江学者”拉下了马——不为别的,就因为跟学术造假“过不去”。(2月25日广州日报)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有点哭笑不得。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时代啊:学术成果寥寥无几,打假成绩却蒸蒸日上。众所周知,后者的成绩越好,前者的成绩就会越差。而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打假并不是目的,学术的繁荣才是。每一次打假成功的同时也宣告着一项学术成果的失败,这简直就是对国民心理素质的煎熬啊。

学术难产也就罢了,如今打假竟然也这般艰难。6个年已古稀的老教授,举报了整整三年,才得以将“长江学者”李连生挑落马下,其中受到的阻力之多之大可想而知。从校方的“有意隐瞒”到领导的“好心规劝”再到校学术委员会对奖项取消与否的“猫腻投票”以及后来校方致函教育部申请撤销授奖时的“轻描淡写”及至与后辈李连生、束鹏程的“对簿公堂”,几乎每个环节都在考验这群打假老斗士的体能与心力。

缘何学术打假如此艰难?究其根本,还是高校的体制性问题。如今国内大学几乎都是学术与行政不分家,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教授学者基本都是带着官衔的“内阁大学士”,一旦当了官,还会安心搞学术吗?许多学术成果不是可以“走捷径”了吗?有人来打假“捣乱”的时候不是就可以订个“攻守同盟”官官相护了吗?

其实,对于这次打假的胜利,我更多的感受是心酸。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一是为何敢站出来打假的是6个古稀老人而不是中青年教授?撇开专业领域权威的身份不谈,我们可以注意到他们几乎都是退休教授,基本摆脱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束缚,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属于纯学术群体。而中青年教师大多是在职的,受到严格的行政约束与利益威胁,如若不是与人结仇,谁会冒险打假拉人下马?二是校学术委员会对奖项取消与否投票时,为何将近一半的人都选择弃权,剩下的一半里竟然又有将近一半支持李连生?这里面也难免有胆小怕事的,甚至同流合污的内鬼。三是学校领导对李连生处理的“不痛不痒”,6人的联名举报信早在2008年初就上交给学校,学校不久也给出了回复,肯定了举报的有效性,却一直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敷衍着,还企图威逼利诱以封他人之口。凡此种种,皆学术霸权与行政特权媾和之结果。

学术界就是学术界,官场就是官场,学术界和官场理应严格划清界限。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要想得到发展,前提必然是要有一片纯学术的净土。学术和行政媾和的现象如果不杜绝,还会有多少李连生被分娩出来啊?要将学术与行政分开的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长痛不如短痛,还是希望我们的教育部门能尽快推进高校体制改革,对学术和行政的联姻来一次“棒打鸳鸯”。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