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在政协分组讨论时称,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因为农村孩子上完大学就找不到工作也不回农村,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信息时报》3月8日报道)
在房价奇高、物价飞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现实语境中,王平委员这句“朴实”的话语,的确会让那些打算用教育投资改变生活面貌的农村家庭不知所措。毕竟,在蜗居、蚁族数量陡增的逼仄现实里,在潜规则、背景论日益盛行的世风中,供养农村孩子上大学还真不是一笔理想的“投资”。
虽然现实再“骨感”,前途再无奈,但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心中的梦想,去构建灵魂深处那神圣的“乌托邦”。在王平委员看来:“农村孩子不愿回农村就是一场悲剧、农村孩子让城市与乡村千篇一律、更是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抛弃了传统文化延续的载体”。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鼓励农村孩子不上大学,让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幸福”的乡村里。
可是,现代社会,文明并非只停留在某个狭小领域。即使这些农村孩子不上大学,开放的政策仍然会号召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城里务工、去城里旅游,一旦他们在比较中发现城市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时,抛弃农村,即为必然。
事实上,也不是农村孩子不愿呆在农村,更不是他们愿意抛弃传统文化的根。而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实在太大,当他们无法逾越时,必然会另辟蹊径、远走他乡。试想,如果农村的硬件设施足够好、农村的福利待遇足够高、农村的配套设备足够完善,那么,谁还愿意离开生育、养育他的故乡。
因此,在笔者看来,王平委员将传统文化的断层与农村大学生的增多这两项毫无因果关系的条件扯在一起,实在让人啼笑皆非。当前我们最大的困惑不在于农村大学生的多寡,而在于我们该如何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毕业后都愿意回农村、能够回农村,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农村的发展建设上来。这才是当下,我们应该思考的话题。毕竟,农村的发展还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如果我们生硬的将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区别开来,并且强制规定保护传统文化就是农村孩子的责任时,那么,农村与城市便会渐行渐远,甚至在某一天,我们会惊愕的发现,那个叫故乡的农村,再也回不去了。
王平委员,如果要保护农村孩子、保护传统文化,还是给他们以希望,鼓励他们上大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