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为何不给“微博公文”一点掌声
www.fjnet.cn 2011-04-07 10:05  林小明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微博控”浙江海宁司法局局长金中一的一个小小梦想日前变现。海宁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发布《关于启用微博公文的通知》,在全市司法系统内推行微博公文。

这项被称为“开全国政府机关微博发公文先河”的举措,按理来说是一项积极探索,其成效有待时间检验。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项举措受到了众多网友批评,认为“作秀”者有之,认为“走过场”者亦有之,冷嘲热讽者更有之。

为何那么多网友如此不待见“微博公文”?这自然有需要检视的地方。可以说,这缘于此前有些公权部门的热衷作秀,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消弭的记忆。由此,当“微博公文”之类探索举措一问世,人们就惯性地戴有色眼镜来审视。大众的怀疑自然有道理,因为此前不少既成事实最终符合了人们的猜测。

既如此,要破解这种不信任,对海宁司法系统来说,或就是坚持推行微博公文并以可预见的成效来回应质疑;而不是像从前有些部门那样,让答案一直在风中飘,让人坐实最初的质疑,从而让这种集体不信任情绪找到又一注脚。

微博公文需要坚持的,不仅是形式的创新,而且还需要有实质性内容,否则就会落入“走过场”窠臼。倘若微博公文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做到具有实质性创新,那么不仅能节约行政成本,还提高了行政效率,如此一举数得的探索,何乐而不为呢?从这层意义来说,这样的创新不应仅是领导个人兴趣的倡导,而应形成制度;这样的探索不是过多,而是太少。

对批评质疑,海宁司法系统还得“坐得住”,应变换角度和心态来倾听。需要明白善意的批评是最大的爱护。即使批评声刺耳,也需从中汲取养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完善这项新的制度设计。道理很好解释,人们还会批评,证明还有人关注,还值得期待。

批评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越冬的刺猬,抱得太紧则相互刺伤,离得太远则感觉太冷。哀莫大于心死,当大家因失望而彻底缄默时,那才是无法言说的寂寞。记得在谴责中国足球假球黑哨时,就有球迷提出:大家还是去看球,但都不说话。如此这般,只是证明被损害的就是沉默的大多数,那样的场景难以想象。倘若没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像球迷提及的可怕而又可悲的场景,或将出现。

“不会宽容别人,则不配受到别人宽容。”对网友来说,即便持有质疑,也不必急于否定,而应给点时间,以观后效。当新举措刚萌芽时就给骂得退回原形,还能期望有关部门改变作风吗?因此,让我们不妨先给微博公文来点掌声和期待。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