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福厦高铁开通一周年的日子。南昌铁路局称,从去年4月26日开通至今年4月中旬,福厦高铁共发送旅客的数量超过1800万人次,上座率超过100%,日均发送旅客5万人次,上座率稳居全国高铁的前列。(4月26日《海峡导报》)
时下是一个“高铁”时代,上至铁道部全盘性的高铁计划,下到各个省区城际高铁运输,高铁承载了众多发展的期冀。但与此同时,“被高铁”的呼声也屡见不鲜。在这么一个复杂背景下,福厦高铁不负众望、甚至创造多项纪录,不啻为一项成功典型。之所以出现如此喜人的局面,与福厦高铁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顺势而为是分不开的。
厦门是一个港口旅游城市,同时还是著名的经济特区。在本省范围内,其他城市、县区与厦门之间的交通联系较为普遍。从而,建设福厦高铁,盘活福建区域运输体系成了大势所趋。另一个方面,作为较早兴起的经济中心,厦门的城市承载力正在趋于饱和。建设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线,便利周边城市与厦门之间的联系,无疑能潜在地增强厦门的空间承载力,为增强厦门在全国的经济影响力,奠定物质基础。
同时,作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高铁建设项目,福厦高铁在建设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了细节,既有技术上的革新,同时又有对铁路沿线景观的关注。这无疑继承了旅游城市厦门的细心与周到。笔者就清晰得记得,福厦高铁在营运初期,相关部门就对沿线的乱搭乱建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这在保证了福厦高铁铁路线本身完美的同时,也实现了与沿线的完美融合。
而从高铁消费者的层面来看,福厦高铁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经济承载能力。在“被高铁”、“被高票价”的呼声此起彼伏的同时,福厦高铁一直保持着其平民身段。在运速高、时间成本少的情况下,一直保持着和大巴相当的价格,这是福厦高铁成就传奇的重要原因,无疑也是在顾客心理层面做到了顺势而为。
作为高铁时代的成功典型,学习并复制福厦高铁的传奇,变成了众望所归。只有更多的高铁顺势而为,“被高铁”的怨艾才能彻底消除,高铁也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拉动经济新飞跃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