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慈善机构严格管理才有公信力
www.fjnet.cn 2011-06-28 09:41  乔子鲲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行善的人,有权知道自己的钱是怎么花的。如果花得不透明,花得一团糟,谁还愿意去捐钱?因而,只有超强管理,才有超强信任。如果没有信任,公众就不想完成其慈善意愿。

在审计署公告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被发现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预算执行,一个是其他财政收支。为此,审计署给出建议,“应加强预决算管理,严格按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

应当说,这类财政资金管理和收支不规范的问题,是财政供养单位较为常见的通病。一些拥有刚性权力的单位,一样也在犯类似的错误,在审计报告中也经常出现。然而,红十字总会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刚性权力,但在资金管理方面承载的责任和期望,却甚至比这样的单位还要大。

对慈善机构来说,公信力就是它的生命力。无论是财政资金,还是慈善资金,背后都涉及到一个共同的公信力问题。而在社会公众那里,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往往成为公众的参照系。在财政资金这种要求极为严格的管理上都会出问题,那公众便无更坚实的理由去相信慈善资金管理会比财政资金更严格。

公众所以对慈善机构的资金管理寄予“超强”的希望,就在于慈善资金直接来源于社会公众的慈善爱心与捐赠,而不是靠财政拨款。行善的人,有权知道自己的钱是怎么花的。如果花得不透明,花得一团糟,谁还愿意去捐钱?因而,只有超强管理,才有超强信任。如果没有信任,公众就不想完成其慈善意愿。由此,一个良性的慈善制度和机制,本身就会超强地要求慈善资金管理的严格、规范、透明。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机构的公信力至为关键,其中又以资金管理的严格、规范、透明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公信力的超强建树,就没有中国慈善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当一些人在抱怨中国的慈善事业与经济总量不相称的时候,其实更应该深思,如何在新的时代建树慈善机构的超强公信力。只有在自身非常干净、无可挑剔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要求公众担负更多的慈善义务,公众也才会乐意去承担。

有专家呼吁,中国的社会不妨宽容一些。言下之意我们可能还没有发展到那种管理极为科学、透明、规范的阶段,到这种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更愿意把这种呼吁看作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对公众来说,不在意就意味着不积极。对这种不规范的宽容,往往意味着对慈善的不热情,对应着慈善事业的不发达。

慈善的本质就是一种爱心的无私奉献。社会要求对这种爱心财富的管理透明其实并不过分,心底有私、制度不透明,原本就不合乎慈善的真谛,就难以做合格的管理者。在这个意义上,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制度的设计,完全可以引入一套严格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从透明做起,从规范做起,从自己做起,完全地、全方位地接受监管。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