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亲”报到了,大学还“亲”么
www.fjnet.cn 2011-07-19 09:27  熊丙奇 来源:新闻晨报    我来说两句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南理工,211院校噢!奖学金很丰厚哦!门口就有地铁哦!景色宜人,读书圣地哦!亲,记得9月2日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上网(http://www.ems.com.cn)就可以查到通知书到哪了哦! ”7月17日,从南京理工大学发出的第一条“淘宝体”短信,送达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的邱宁娜。她告诉记者,没想到学校录取通知竟然这么有意思,这么“潮”,一下子感觉和学校的距离拉近了。

录取通知短信居然可以这么发,可见学校的匠心。这则很“潮”的短信,既把相关要点告诉了学生,又让学校面目可亲。然而,沿着这则短信,笔者在想,大学能把对学生的这种好,一直沿袭下去吗?

其实,从近年来的大学招生和新生报到看,大学可谓动足脑筋,新招迭出。大学这样做,有时令“大学新人”有受宠若惊之感,觉得大学对他们真好,可是,这种感觉一般维持不了多久。在不少大学,在新生入校的一两个月内,新生和学校处于“蜜月期”,同学们有什么需求,老师们总是很关照,而过后,彼此的感情就“转淡”:学生们进入放羊状态,不少学生开始逃课;找老师,老师们总是很忙。生活在郊区大学城的学生,每天下午看到班车载着教师们离去,感觉自己像被“遗弃”。

大学重视招生和新生入学关口,给人的错觉是,学校十分重视学生,但从一些学校具体办学行为看,大学更在乎招生的政绩以及面子工程。众所周知,对于国内高考,社会关注度极高,大学录取分数和新生报到,总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此时,大学不希望放过展示自己的机会,更不希望在这关头失分。如果在舆论关注的关键环节弄 “出彩”,就事半功倍;而万一在新生入校报到时,出了什么纰漏,造成的影响也远比平时大。

当然,笔者并不是否定大学为之付出的努力,而是希望他们能把这样的用心一直保持。如果只在招生和录取环节“费心思”,之后就对学生爱理不理,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得不让人质疑。令人遗憾的是,总体看来,我国内地大学当前普遍存在“教育空心化”的问题,这就是不重视教育质量,在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招生、录取、学籍管理的计划体制。这种计划体制使得一名学生进入一所大学之后,很难有另外的选择机会,因此,对于学生,学校势必只会重视招生环节而轻视培养、管理环节,并以招生质量替代培养质量、办学质量。前不久,内地一个排行榜,就直接用“生源质量+教师学术水平=本科教育质量”来对大学本科教育质量进行排行,这一排行的荒谬性不言而喻,可是,这一公式,却实实在在是一些学校的“教育理念”。

教育管理的这种计划体制和学术管理的计划体制,造成的结果几乎完全一致。我国当前的学术管理,也实行行政主导的资源配置和评价方式,对于科研项目,普遍流行的做法是重课题(项目)申请、轻科研过程,一种典型的说法是“(在申请时)说过了,就是做过了,做过了,就是做好了”。按此逻辑,教育教学也就是,招到高分学生,就是培养了高素质学生,就是办好了学。

如此,招生和新生报到环节的热闹,实在令人高兴不起来,面对整体教育的荒凉,再看到这种热闹,反而更让人为教育的未来忧心。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追求的不是社会关注和轰动效应,而应是切实提高学生的素养,给学生真实的教育。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