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用被误读的伎俩来试探民意
www.fjnet.cn 2011-08-02 22:29 贱言献车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上周,有消息称南京为了美化城市,计划耗资2亿元统一房顶颜色。对此,南京官方称系媒体误读,根本没有所谓屋顶色彩改造工程。7月31日,有媒体报道说,南京将在2014年青奥会之前更换全市30792块路牌,按已公布的每块3000元造价,此项费用需近亿元。对此,南京城管局回应称系误读,从没有发布过数据。(《扬子晚报》8月1日) 空穴来风,未必无音。妙就妙在南京官方只是说是“误读”,而没有直接打上“造谣”的标签。“误读”,也就是说这事儿并非全无根据。值得追问的是,那被“误读”的根据是从哪里来的呢?城市建设属于政府信息之列,所以根源还是出自政府。一般来说,除了解读方的能力缺陷之外,容易产生“误读”的情形:一是信息发布方的信息表述有问题;二是信息解读方得到的信息不完整。 只要信息发布方将信息“和盘托出”,信息被“误读”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实际上,我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新闻媒体的报道,发现南京式的“误读”在很多地方都以不同的形式在上演。原因是什么?是政府的信息发布能力太差,显然不是,中国政府的官员可不是一般的人,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绝大多数都是精英。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政府明明知道“误读”是可能发生的,但却故意刺探和尝试这种“误读”会不会发生,看这种“误读”发生之后公众有何反应。 如何看待这种故意的“误读”呢?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进步,因为它或多或少体现了对民意畏惧,如果公众和媒体没有“误读”,他们才敢于大胆行事;如果公众和媒体“误读”了,他们站在“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澄清一下也就完事。但是,这种“误读”在本质上不是对民意的尊重,而是站在民意的对立面,对民意进行试探。 我们党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政府强调“执政为民”,所谓的公务员,只不过是人民群众的公仆罢了。心中无私天地宽。与其采取南京这样的“误读”来试探民意,何不光明正大地把想法告诉群众,再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最后做出最优决策,这才是对民意的尊重。 在这个意义上,南京官方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戏演的太拙劣了,不仅得不到同情,反而令人生厌。毕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之所以屡次被“误读”,只是因为你从内心先没有尊重和信任公众与媒体罢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2]从“误读”中读出民意
- [ 08-02]夸张的礼赞是对人性的刻意误读
- [ 08-01]南京城管局:花1亿换路牌系误读 尚未做预算
- [ 07-02]审计署:“近半廉租房违规使用”系误读
- [ 06-23]不要误读《裸婚时代》的“违法”
- [ 06-08]被误读的新加坡版高薪养廉
- [ 05-23]媒体刊解救老人图片被误读 编辑详解内幕(图)
- [ 05-15]性学硕导称遭性侵应递上避孕套说法被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