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迹的归宿就只剩下猪圈?
www.fjnet.cn 2011-08-08 15:41 郭杨阳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能够被建筑学教授赞为“最具福建特色古民居”,并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即使称不上多么华美、珍稀,至少该是独特的吧?大千世界,难道就容不下这么一处独特的小村落? 文化名村沦落到如今地步看似理由充分、言之凿凿:古宅大部分产权都属于村民私人,鉴于认知能力和现实的经济问题,村民们在养猪致富和保护文化古迹的选择中,很明显地选择了前者。而地方政府部门的保护能力又很有限,因为真正要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势必牵扯到从村民手中收买古宅产权…… 难道,文化古迹的归宿就只剩下猪圈?未必。 首先,在力量有限的前提下,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分重点的、分批次的保护。不能保证整个楼下村古宅的完善了?至少保住几处最有代表性的古宅或者最有代表意义的建筑,这总可以吧?即使不能保证那些古宅原貌丝毫不变,至少保证不被用来养猪、木雕和屏风不被倒卖吧? 再者,时下旅游景点的开发是一个热点,在保护的同时,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开发,利用旅游经济刺激村民自发的保护欲望,形成保护总该可以吧? 再不济,多做一些宣传,使更多村民在思想上树立保护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意识,不是多困难吧?因为本地原本就有一些村民在进行自发的保护,有了这种动员,至少能使情况不至于那么糟。疑问的只是:这些原本可以做的工作,相关部门做了多少? 故宫失窃案之后,引发了全国范围内文物保护的自省自查潮流。最近又爆出来的故宫文物遭破坏,更是将文物保护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部门怎么不见贤思齐,对于富有本地特色的文物古迹进行一个更为细致的保护?再次引出那个被提了好多次的说法:有些事情,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保护历史文化名村既是地方政府部门的历史责任感之所在,更是对其责任感的一次考验,我们拭目以待。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3-19]建地标雕塑不如保护古迹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