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该反思政府救市方式了
www.fjnet.cn 2011-08-09 11:01  沈洪溥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全球市场几天来正经历剧烈的波动。为维护市场稳定,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8月8日特别在亚洲市场早盘前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确保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但是,政府干预得更多、更有力,乃至参与干预的政府更多、更齐心,真的会有助于市场稳定吗?怕是未必。

如今,全球经济的种种问题或乱象,都或可被视为是2008年以降全球各国实施刺激政策的负面后果。而且,这种负面后果或许还并未结束,仅仅处于日益显化阶段。彼时,为了刺激遭受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宏观经济,各国政府以形式不同、名号各异的宽松政策对经济上下其手,乃至心照不宣地普遍开动印钞机大发货币,也才有了今日的通胀横行,人为的流动性泛滥局面。

当前的现实困境是实体经济并未出现如预期的复苏。我们都熟稔的货币主义中心议题“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不能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乃至将货币量当作操控物价总水平唯一好用的工具。

货币量对物价只能构成一个现象层面的解释,就通胀的本质而言,永远是经济体的运行效率无法吸收过量的货币投放的结果。实体经济如海绵,总量不断增长,需要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量不断增加;而一旦实体经济创造价值能力饱和或者疲软,就将导致货币量相对或绝对过剩,形成货币流动性过剩局面。因此,在后危机时代,各国实体经济的复苏并没有真正开始,其中的明显证据,就是通胀浪潮不断奔涌。这方面,无论粮食,无论原油,或者是其他的大宗商品,它们的价格冲高只能显示出过剩货币的推动。而从今年一季度末开始,当原油、有色金属等开始走软时,已经暗示实体经济对生产资料要素的需求开始下降。黄金或白银的疯狂则代表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绝望看法,一次次冲高,暗喻了一次次的失望。

必须承认,从2007年至今,各国政府对经济的操作都可谓尽心尽力。即使是美国小布什时期的共和党政府,也咬紧牙关一改彻底的自由主义做派,对金融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干预。但市场却似乎并未认可有关政府的做法。同时,宏观经济确实也并没有因为政府的积极干预而变得更好。笔者想,这其中或许存在一个逻辑困境吧。即政府希望得到的结果,和市场本来应该的样子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下手越重,则离题越远。

以最近的美国国债危机而言,上限的调升当然是符合市场预期的结果,但是当上限在争吵后调高,投资者却开始变得忧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已经走得太远,那么美国经济赖以自豪的自由市场能否存在就面临不确定性。欧债危机也同理,即使欧委会诸国携手攻坚克难,再次将意大利和西班牙拉出泥潭,但欧元区多数国家何时平衡财政、恢复经济自生能力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风险不一样。风险有概率可估算,无非让历史告诉未来。而不确定性是无法把握的,这就是为什么市场恐慌至此的根由。要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笔者仍建议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哪怕付出更多的时间来等待。再次,重复那句老套的警言吧,一个强大的足以赐给你一切的政府,也足以轻易地拿走你的一切。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