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庆黄金周已顺利收官,据有关部门预计,期间全国有超3亿人次出游,创下历史新高。而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近7000亿元,出游人数与销售额两项数字均创历史纪录。
每到此时,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各地政府,都在认真盘点黄金周的成绩单。从今年情况来看,无论出游人数,还是拉动消费总额,捷报频传,全面飘红,均创新高。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对国内假日休闲消费拉动经济效应,进行高度评价。
“假日经济”极大推动了国内特别是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这张7000亿的成绩单,不仅数字异常庞大,听起来非常动人,而且也给国内消费市场,打了一支兴奋剂。可是,倘若只注重经济效益,片面引导旅游消费,恐怕也非长久之计。
假日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透支生态环境和损伤历史古迹的基础上的。黄金周期间,故宫、长城、黄山、兵马俑、清东陵,这些世界级物质文化遗产景点,人满为患,严重“超载”。自然景点不堪重负,历史古迹超负荷运转,“黄金周”演变成了十足的“黄金粥”。
与此同时,交通安全隐患也如影随形。随着有车一族越来越多,一到黄金周,自驾游成为新时尚,给民众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在成熟的汽车文化未完全成型之前,也给交通安全带来诸多后遗症。今年黄金周第一天,一辆旅游大巴出事致16人遇难;在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河南、安徽、天津连发3起车祸共56人遇难,其中滨保高速车祸致35人遇难18伤,多为河北籍返校大学生。
更为重要的是,黄金周的集中性、突击性花钱,对年度总消费的增长速度并没起到积极作用。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消费者的年度总消费总量基本是一个恒定值。如果长假期间,集中消费了,肯定会在假期后少花钱,以求收支上的总体平衡。而且,黄金周的漂亮数据还应考虑到物价因素。每逢黄金周,景点门票,还有一些普通商品,大都跟风上涨。
所以说,假日消费拉动经济效应辩证地看。据权威人士依据中国旅游业数十年的数据发现,所谓假日经济拉动经济增长,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实行黄金周休假制度前的1985年到1998年,14年间旅游业的增长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而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除受非典影响的年份,旅游业年收入的增长也基本保持在10%到13%左右。即使是在首次实施黄金周的1999年,旅游业总收入最高增长率也只达到16.4%。
显然,仅靠假日休闲拉动经济,刺激内需,是远远不够的,更是不太现实的。要想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提振内需,一方面,要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发挥税收、财政的调节功能,使这部分人有钱可花;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免除居民的后顾之忧。
- 2011-10-09“黄金周”出行缘何成为死亡之旅?
- 2011-10-08盘点黄金周不能只盯“孔方兄”
- 2011-02-10春节黄金周还须有另一种“盘点”
- 2010-10-08黄金周遭遇的寺庙经济
- 2010-03-15别误解了取消“十一”黄金周
- 2009-10-12激活带薪休假制比空辩黄金周存亡现实
- 2009-10-10黄金周拉动经济效应不宜过度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