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影视剧为何爱改编?
www.fjnet.cn 2011-12-27 16:04 马长军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影视剧为何爱改编?随着《失恋33天》、《步步惊心》等影视剧的热播,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香饽饽,而在美国等欧美国家,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却很少见。(《中国青年报》12月25日) 为什么那么多影视剧编导喜欢上改编网络文学作品了?恐怕不只是跟风,更可能的主要原因恐怕是出于商业考虑。近些年网络文学作品十分流行,早已抢了传统文学作品的风头,在今年的茅盾文学奖评选过程中,网络文学引出的话题几乎盖过关于传统文学作品的议论。网络文学更是很多年轻人的阅读首选,也就是说,网络文学本身年轻人相当有吸引力,凡跟网络文学有关的就容易引人关注。因此,影视编导爱上网络文学可以说是借鸡生蛋,无论成功与否,眼球肯定被吸引一大片,也方便制造噱头在网络上传播,不费多大精神就可能抢占娱乐头条,可以吊足观众的胃口,推介宣传事半功倍。年轻人又是消费兴趣较高的群体,这样一来,票房有保证,影院也乐意,收视率能提升,广告也值钱,电视台更高兴。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剧,皆大欢喜呀。 然而,这种改编风对影视剧恐怕不只有利,弊端也是明显存在的。其实不仅是改编网络文学,如果大家多留意一点的话,应该不难发现,我国大多数影视剧都属于改编的,包括几个比较有影响的著名导演拍出的电影也多是改编剧。这恰恰暴露了影视原创编剧的困窘,我们的编导实在太缺乏创新精神了,简直患上了改编依赖症。有编剧抱怨“20年来,他创作的20部剧本,只有一半变成了电影”,可好莱坞的编剧呢,“平均20部签约剧本里,只有一部能被搬上大银幕”。这样一对比,我们就看到,中国的编剧不大愿意承担创作风险,而改编的风险相对要小一点,也就不肯花费精力抛开改编而为电影写出纯粹的剧本。可改编往往受原著的限制,就不能体现完全属于编导自己的个性,作品的新意是要打折的。 且不说网络文学或其它原著作品本身质量优劣,恋上改编的编导们不只是自身的创作能力值得怀疑,他们的艺术涵养以及思想恐怕也欠缺分量。回头看看,无论什么题材被改编都是一路娱乐噱头,哪怕明明是一个悲惨得让人心痛的故事,公众得到的信息也全是娱乐化的八卦,商业味浓得呛人。这些编导究竟有没有艺术良知?偏爱改编也不是错,但经典名著也没见几部被改编成经典影视的。要说“改编”是一种走捷径的把戏,我以为并不过分,不说是糟蹋经典就够客气了。 我想,大概正是这些因素,才导致国产剧不仅难以斗得过进口片,而且也不大容易走出去闯世界。所以,我建议影视剧的编导们这次还是虚心听听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的忠告吧:“中国的编剧应该和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编剧一样,首先该为理解生活本身而奋斗,创作要从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出发,而不是循环利用陈词滥调。”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6]影视剧为何老盯着政府钱袋子
- [ 05-20]由潘粤明受伤事件看影视剧人物“违章”
- [ 04-30]影视剧“历史”之魅当去
- [ 03-27]该如何面对“丑化中国”的影视剧?
- [ 01-28]主旋律影视剧缘何受追捧?
- [ 12-28]九寨沟对影视剧组亮出“谢绝入内”牌
- [ 10-25]主旋律影视剧为何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