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焦三牛”,难解选人之困
www.fjnet.cn 2012-02-13 16:30 朱永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3岁的焦三牛成为甘肃武威市副处级官员。满世界议论纷纷。幸好,他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他只是清华毕业生。为此,仲祖文号召“不拘一格选人才”。(据2月13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记者“三问焦三牛”:一问清华毕业生为何主动去西部工作?二问到基层去是为“镀金”?三问考上副县级干部有特殊原因?答案分别是:“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褪去理想的热度,直面现实干事创业”;“抓住机遇在公选中脱颖而出”。 “市外事侨务办副主任”一职非焦三牛莫属,得益于他的八级英语水平。他毕业于清华大学2011届英语系72班,这个班24名学生,其中20人选择了在国内名校或出国继续深造,1人选择到重庆做选调生,另有2人留京工作,月薪过万。据说毕业时他已获得了留京的工作机会,但当他最终下定决心去甘肃工作。当年7月到武威,今年1月戴上副处官帽,焦三牛自己也说感到意外。 祝贺焦三牛,祝愿他的人生之路苦尽甘来,用政绩说话,不让武威失望。 但同时有两组数据让人忧虑。一是,2000年以来武威市考入全日制本科院校学生56031人,回武威的只有5573人,不到10%;二是,2010年武威曾面向全国公开选聘11名工业园区领导职位,方案规定按10∶1选任,但报名的只有20人,资格审查后符合条件的仅12人,最终选聘的5名人选里还有1人放弃了任职。这意味着什么呢? 依笔者之见,武威之穷是客观存在,“几十年如一日”,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当地“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机制根本没有建立起来。人才外流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可以说,此前,武威市的人才选拔就是一潭死水,官场也缺乏生机。这种局面的改观绝非一蹴而就。焦三牛此次“中举”的门槛并不算低,据说是条件放宽到“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和清华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这叫“不拘一格”么?非也,既然是公选,就可以让所有人来试试,街上的乞丐也有资格,只要你来,我就欢迎,不差那一张卷子的成本。事实上,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不拘一格”基本名不副实,排除不掉各种歧视的嫌疑。 武威多年的选人之困是不争的事实。绝不能说武威缺乏人才,关键是怎么样才会“不拘一格选人才”。仲祖文的“四个必须”里除却“必须有敢为事业用人才的胆识和气魄”和“必须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青年英才”外,“必须用改革的办法选人”与“必须营造良好环境”无疑是当务之急。可是比照现实,一个清华大学学英语的“焦三牛”背井离乡到武威,公选副处脱颖而出,这种“不拘一格”依然难解当地选人之困。这不光是因为改革的办法不彻底和良好环境有待营造,还因为这样的“焦三牛”极具偶然性,缺乏代表性。焦三牛自己都说“根本没想到武威会搞公选。只是碰到了这个机遇,正好又抓住”。 不管怎样,“焦三牛”还是像一束微弱的亮光,让人期望“焦三牛”从此成为武威选人的星星之火,能以燎原之势迅速脱去人才之困。如此,方是人民之福,国家之幸。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13]“不拘一格选人才”会成为腐败的温床
- [ 01-09]“企官”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吗?
- [ 10-28]重奖“镀金”人才别成了权力分肥
- [ 10-12]“鸳鸯刊”敦促完善人才评价制度
- [ 09-06]500万重奖人才是必然的理性选择
- [ 07-04]“高考状元”为何难成顶尖人才
- [ 06-09]“高端人才”凭啥买房“不限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