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结构性减税”须念好“减”字诀

www.fjnet.cn 2012-03-14 09:20  练洪洋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减税的第一目标是要把税收实实在在减下来,舒缓公众的税痛,第二目标才是调整结构。

财政部12日发布数据,今年1~2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20918.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23.89亿元,增长13.1%。包括联想董事长杨元庆、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以及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内的多位代表、委员提交议案和提案建议减税。

若以水涨船高来形容GDP与税收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的税收收入简直成了“气垫船”,高高地悬浮在水面之上。不论财税部门给出什么样的解释,税收收入远远高于GDP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正如李剑阁所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任何一个老百姓也不能接受。”

“10根手指已掰完,可是这些税费却还没列举完”,无数小微企业被数不清的税费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发出“依法缴税必死无疑”的哀鸣;公众的感受也好不到哪去,税收高、物价高,月薪过万也不够花,幸福感不足。对此,各界以少有的共识,呼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减税措施,以支持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扩大消费。并以此提高劳动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改善投资与消费比例,改变以出口和投资主导增长的局面。谢国忠等经济学家甚至提出一万亿元的减税额度建议。

面对企业、公众强烈的减税诉求,财税部门照例提“结构性减税”,譬如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等。事实上,这个“结构性减税”公众早就听得耳朵生茧。在2002年以后财政部门就开始把“结构性减税”挂在嘴边,十年了,结果如何?2000年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2.8%,并呈逐年攀升态势,到2011年接近20%。数据说明,近十年来,“结构性”未见调好,“减税”更未实现。按这种惯性滑行,明年的税收收入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局面?不难预料。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